粉砂土地基盾构施工开挖面稳定性及环境影响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ongshan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盾构法作为地铁隧道施工中一种最主要的施工方法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安全性控制以及施工所引起的环境变化是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中非常关心的问题,由于粉砂土性质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其在盾构施工过程中表现出的工程特性难以掌握,因此在粉砂土地基中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针对土压平衡盾构双线隧道施工引起的周边土体环境变化进行了现场实测。测试结果表明,土体中孔隙水压力随着盾构掘进呈锯齿形的上升下降变化,后掘进隧道对先掘进隧道具有挤压作用,合理的注浆参量有利于控制盾构隧道周围的土体变形。(2)分析了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盾构与土体的相互作用,通过Mindlin解进行坐标转化,推导了刀盘和土体之间的摩擦所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公式,修正了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公式,完善了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计算公式,验证了刀盘扭矩引起地表沉降非对称分布的现象,该方法适合于施工阶段。(3)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在饱和粉砂土地基中土压平衡盾构在施工状态下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饱和粉砂土地基施工状态下盾构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设置范围,并分析了隧道埋深、地下水位、停机时间以及土体性质对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本文通过现场实测总结了粉砂土地基中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环境变化规律,利用基于Mindlin解推导的盾构施工地表变形公式分析了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并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得出了粉砂土地基中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设置范围,为粉砂土地基中的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中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相对贫乏;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水资源年内或年际变化大。北方地区即使在考虑加大节水力度和挖掘当地水资源的前提下仍
茂名市名雅花园是茂名地区优秀示范生活小区,于2004年8月投资兴建。其中F、G区是平面布局、层数等完全相同的区内组团,每区平面最大尺寸为113m×83m,地下一层(半地下室),地上九层
现代社会已经飞速进入网络社会、知识经济已经悄然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传统的教育学在新理念的冲击面前,已日益显得力不从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性的体现和发挥是必然的趋势,
智能建筑是综合运用多种高新技术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和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而构建的一种人性化建筑,目前的智能建筑一般都是建立在通信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
简要回顾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以往在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的规划、监测、科研等工作 ,以及已经做出的巨大努力。介绍了三峡工程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指出三
草根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而言的,草根文化即是平民化、大众化的文化。由于草根文化天生的特质,使得众“草根们”没有登堂入室的机会,而互联网却提供了这样一种可
通过高能轻子-核子(原子核)深度非弹性散射可以使我们了解核内夸克-胶子相互作用和它们在核内动量分布的信息,进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未来大型对撞机上获得的实验数据。EMC
本研究以牦牛骨为主要原料,采用高压气蒸杀菌、超微粉碎和喷雾干燥技术,研究了将处理后的牦牛骨和酪蛋白磷肽及菊粉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微胶囊骨粉芯材及加入壁材进行喷雾干燥
地震观测数据是地震预报的基础,地震计是获取地震观测数据的重要仪器。地震计是一种将地面的机械运动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其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频带宽度、动态范围和分辨率
在平板玻璃衬底上开展大面积、低成本的透明导电薄膜和太阳能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对开发利用太阳能、降低成本和推动实用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的研究对发展新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