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转型加速期。急剧扩张的城市化进程在对城市社会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影响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当然包括农民工的婚姻。本文以青年农民工的“闪婚”为研究个案,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转型期青年农民工“闪婚”的深层次根源。
“闪婚”作为现阶段青年农民工的一种理性选择表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这一群体的恋爱婚姻正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对于青年农民工而言,闪婚表面上看似一种时尚,其实,它只是“过去”被包装之后的另一种保存形式,或者准确地说是传统在现代的基础上被不断重建的结果。这种重建的过程表面看似个体性的,但在更为根本的层面上是社会文化和制度的。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流动人口在生活和社会行动层面将其排斥在城市的主流生活、交往圈和文化活动之外,社会关系的制度化导致“爱情的制度化”——同类户口联姻。婚姻与更为宏观的社会结构相纽结迫使他们在城市中根本无法找到伴侣,无奈中,他们只好将目光或转向家乡的异性,或打工的异性。然而,青年农民工在城市打工过程中难得的闲暇以及高昂的旅费成本又使他们在个人婚姻的选择上只能重返传统,听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农民工闪婚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时代与传统留给他们的酸涩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