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城市湿地面临着面积减少、污染严重、形态支离破碎、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峻威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湿地的社会、生态、美学价值,城市湿地公园因其具有协调城市建设和湿地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走进公众视野。本文以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景观表现相关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国内外案例分析等方法,归纳出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策略,营造具有生态功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城市湿地面临着面积减少、污染严重、形态支离破碎、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峻威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湿地的社会、生态、美学价值,城市湿地公园因其具有协调城市建设和湿地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走进公众视野。本文以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景观表现相关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国内外案例分析等方法,归纳出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策略,营造具有生态功能、文化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结论如下:1.西安市浐灞流域风光旖旎、人文荟萃,通过梳理当地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规划以“丝路清韵”为湿地公园文化主题,展示丝绸之路起点环境的城市形象与风貌;2.依据用地现状、自然条件,结合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构建形成“一轴——两翼——五区——多点”的景观结构,打造具有文化、生态、开放等复合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3.以“丝路清韵”主题为中心,融合丝路文化,唤醒“杨柳含烟灞春岸”的人文记忆,续写“绿色”景观,展现文脉精神。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其他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城市滨水区域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在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景观生态理论的不断发展,滨水景观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日益重要。如今,滨水景观质量的优劣,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内容的重要指标。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为了滨水景观建设的重要推力。在这种形式背景下,为了建设丰富多彩的滨水景观,本文以山西省运城市官道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景观文化概念与内涵,规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当中,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攀升,城市人口负荷增加,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城市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生态保护、优化环境、休憩娱乐、防灾避难等重要功能,对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在构建完善的城市公园系统及其评价体系方面尚欠缺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仍需借鉴先进国家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探索本土化路径。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调研法调
乡土景观不但有着独特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景观风貌,而且还包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人文景观资源,其中绝大部分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土景观的开发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乡土景观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乡土景观应用,能够使得当地旅游文化具备独特的气质,成为撬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因此探索乡土景观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内容、遵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全国建设的如火如荼,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开始重视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但由于乡村本身的复杂性和乡村数据可获得性,研究具有一定局限,同时对于乡村旅游景观偏好的研究相对匮乏。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ICT)的不断进步,同时智能设备促进下产生了Web2.0模式。该模式下的用户自主生成内容不仅为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来源,同时为精确研究游客景观偏好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因此
在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废弃地的存在不但占用了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环境、经济问题。随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城市废弃地改造项目开始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废弃地开始焕发新生,更新重建后的场地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户外休闲游憩活动的场所,还为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风貌的提升做出了贡献。本文以城市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废弃地相关概念的梳理以及整理城市
随着大运河2014年申遗成功,2019年2月,国家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济宁市老运河作为大运河有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及传承老运河文化成为城市重点关注的项目之一。本文选取济宁市老运河新城段为研究区,通过梳理“孔孟之乡”的区域文化,依据景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景观美学三大理论,借鉴国内外滨水景观优秀案例,对老运河新城段规划主题、总体布局与景观表现展开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我国传统名贵花木,花型优雅、色泽美丽、雍容华贵、寓意美好,我国自唐宋时期,牡丹就受到大众喜爱。牡丹专类园是牡丹应用与观赏的主要形式,既有利于种质资源保护、新优品种培育、科学研究,又适合休闲观光与科普教育。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调研,本文对植物专类园基础理论、山地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方法和牡丹专类园应用形式做了系统性整理,并以此为基础,对河北天宝寨牡丹专类
城市湿地公园是连接人与自然湿地的主要载体,它的建设已成为有效保护湿地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开发建设的过程中,缺少科学系统的方法,盲目的开发利用会打破湿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如何根据湿地的独特性,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及规划,在保护自然湿地及社会经济资源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如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重点。本文以柳梢堰湿地公园为例,从自然生态、社
绿道作为城市的生态走廊,不仅为市民提供景色优美的慢行和游憩空间,发挥整合区域破碎生境的生态廊道功能,同时也在连接沿线各生态游览景点方面发挥重要的游览组织功能,成为集游憩、生态、社会、经济功能于一体的线性游览空间,在改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作为刘家峡水电站的所在地,清澈的黄河水穿城而过,沿岸的红色丹霞赤壁伟岸绵延
近年来,“森林康养”这一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人们对于森林的认知也在逐步深入和完善,认识到森林资源除了其生态功能之外,还蕴藏着巨大的健康财富和旅游资源,森林康养活动正在以不断上升的态势在自然旅游中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研究者和景观设计者都在这一领域不断进行探索,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及景观设计方法也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山西省隰县五鹿山国家级保护区内上紫峪的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基本现状条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