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观察眼球钝挫伤患者伤眼角膜上皮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组织学改变以及随受伤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与对侧正常眼对照研究,来探讨眼球钝挫伤患者角膜神经病变,以及神经损伤与再生修复。
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受伤1周内的眼球钝挫伤患者和其正常对侧眼进行对照研究。共选取患者30例60只眼(男性24例48只眼,女性6例12只眼,平均年龄36.76±10.00岁,使用海德堡视网膜激光断层扫描系统11代(HRT-Ⅱ)Rostock角膜模块组件(RCM),即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查伤后1周内、1月、3个月角膜上皮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改变。统计分析外伤组和对照组正常眼角膜上皮细胞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数量、直径、密度、反光度,分析其变化及随时间的改变情况。两组密度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受伤后不同时间点神经纤维丛密度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神经纤维丛数量及外伤组不同时间点数量变化、直径、反光度采用秩和检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两组密度与年龄相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基底层下神经纤维形态
外伤组:神经纤维纤细、杂乱、反光减弱,甚至消失。
对照组:神经纤维呈现平行均排列,直径较粗,反光强烈,密度均匀。
2.基底层下神经纤维密度
外伤组1周内神经纤维密度比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
外伤组1周内、1个月、3个月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77.42±588.02μm/图、680.28±543.78μm/图、1050.7±462.32μm/图
正常对照组为1574.3±458.64μm/图
3.基底层下神经纤维数量
外伤组1周内神经纤维数量比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
外伤组1周内、1个月、3个月神经纤维数量分别为2.14±1.89根/图、2.33±1.96根/图、3.66±1.66根/图
正常对照组为4.65±1.26根/图
4.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直径
外伤组1周内神经纤维直径比正常对照组纤细(P<0.05)
外伤组1周内神经纤维直径2.65±1.73μm
正常对照组4.57±0.93μm
5.基底层下神经纤维反光度
外伤组1周内神经纤维反光度比正常对照组弱(P<0.05)
外伤组1周内神经纤维反光度1.47±1.13
正常对照组2.97±0.58
6.基底层下神经纤维密度随受伤时间的变化结果
外伤组1个月和1周内密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外伤组3个月和1周内密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外伤组3个月比1个月密度增高(P<0.05)
7.基底层下神经纤维数量随受伤时间的变化结果
外伤组1个月和1周内数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外伤组3个月比1周内数量增加(P<0.05)
外伤组3个月比1个月数量增加(P<0.05)
8.外伤组与对照组基底层下神经纤维密度与年龄相关性
两组神经纤维密度与年龄没有相关性(P>0.05)
结论:眼球钝挫伤患者患眼上皮基底层下神经丛均发生了一系列组织学改变。神经纤维丛密度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反光减弱,直径纤细,走形杂乱,随着时间逐渐开始恢复,从完全消失到短小的神经芽,直至线状神经纤维出现。基底下神经丛在损伤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演变过程,再生修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出钝挫伤患者伤后角膜上皮基底层下神经纤维的组织学特征的改变,在钝挫伤患者角膜神经营养病变的早期诊断、发展转归及损伤再生、病理探究方面将会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