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设计所依赖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建筑也因此越来越着重于自我表现,高大的形体和夸张的造型已经成为当前建筑普遍的通病。受西方二元论的影响,我们武断的建筑从环境中割裂出来,使建筑走向了环境的对立面,导致了建筑与环境之间失去了原有的暧味性的过渡;而另一方面,由于对地域文化的漠视,建筑也由宝贵的文化产物变成了失去文化特质的外来物,使本地居民对建筑和场所失去了认同感,导致了地域的多样性走向消亡;更可怕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建筑变成了没有情感的机器,将人们隔离在一个个封闭冷漠的空间之中,使人们失去了交流与联系,变得愈发自闭,这种冷漠让人们像坐牢一样难以忍受。 在此背景下,建筑师们开始了对建筑新出路的探索,他们的作品开始以低调谦虚的姿态,与环境相融于一体,并表达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着力于促进建筑与人们的情感交流。本文通过对这类建筑案例的分析与整合,以建筑与环境,文化,人们的情感等多方面之间的联系为研究的出发点,将建筑的消隐理论进行分类并系统化,最终将消隐的笼统概念总结为“弱”的表现,“暧昧”的关系,多样的“情感”以及文化的“价值”四个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其相应类型的设计手法。具体如下: 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创新之处,明确了研究的落脚点。 其次通过对消隐的释义,明确了研究内容;然后根据研究的建筑案例之中的共性和差异对消隐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将消隐整合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和理论。 再次将建筑的消隐分为“弱”“暧昧”,“情感”和“价值”四大类,并且从这四个方面对建筑消隐的塑造进行论述。 最后在前面三部分的基础之上,从“弱”(建筑形体),“暧昧”(建筑与环境和人的关系),“情感”(人对建筑的感悟)和“价值”(建筑的内涵)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建筑消隐的设计手法,为建筑消隐实现的设计方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