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西方美术在人类美术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无论从观念、形式、技法,19世纪的西方美术都为其后继者开启了先例,做出了榜样,比如说,这一方面的杰出代表是批判现实主义以及印象派的出现和兴盛。同样,在20世纪,一方面由于在社会和文化变革中,科学和民主的引入,一方面由于大批海外留学的学生影响,中国也融入到对19世纪西方美术宝贵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的浪潮中来。可以说,在中国的美术领域内,西方19世纪美术思潮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反观当下的艺术界,在各种新的流派、观念的冲击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价值混乱及偏差。本文则力图从19世纪西方美术的几个重要层面出发,主要结合85新潮前后的中国当代美术,用崭新的视角挖掘19世纪西方美术的宝贵遗产,以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方法。本文从结构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此一时期,中国对西方美术,尤其是19世纪西方美术的引入与借鉴,这方面主要体现在19世纪以来的西方美术如新古典主义、写实主义及印象主义的引入,它使得中国出现了一次剧烈的文化震荡,也为以后的思潮引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部分着重描写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美术界的两次论争,第一次是1980年吴冠中对于印象派问题的讨论,第二次是由于罗中立的油画引起的对于真实问题的大争论。这一部分展示了中国当代在推动人文启蒙的进程中,19世纪西方美术的巨大作用;第三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笔者分别从艺术自律、艺术真实、艺术个性、艺术法则几个角度来具体探讨19世纪西方美术的美学价值,在揭示这些艺术原则的同时,采用类比的方式,列举出如无名画会、陈丹青、新学院派等重要美术现象,以此来论证,在中国的当代艺术环境中,19世纪西方美术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笔者认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内一边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潮流,另一边则也体现了当今艺术领域内的复杂形式,如所谓的前卫艺术和后现代文化,它既代表着一种新兴的文化、价值取向,也暗示了一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艺术趣味。笔者特别推重19世纪的文化遗产,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给中国当代艺术直接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本体价值的重生,也意味着把道德观、价值观重新作为一个参照系来比较当今的艺术,让艺术本身的价值体系成为一种自觉,在艺术家们的心中重新建立起来。笔者相信,只要不断地借鉴以往的传统,从传统中突破发展,才能真正迎来中国当代艺术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