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姓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和所采取的几种研究方法,较全面的介绍了姓名研究的相关领域,及其研究价值。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的姓和氏、名与字、大名与小名、称号与封号、谥号与徽号。分别介绍了各个名字的定义并区别了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并以《史记》中出现的有关例子进行了阐释。第三部分介绍了《史记》中几种姓名、称谓现象及《史记》姓名的组合形式,其中指出《史记》中以字代名和特殊词“是人”的指代作用。《史记》中名字通用现象,即多名互用的现象。这部分还分析了《史记》中的几个特殊的姓名案例。根据《史记》文本,将男子的人名归纳出有21种组合形式,女子人名归纳出有5种组合形式,每个组合形式都有例子加以阐释。第四部分介绍了《史记》复姓的演变情况。在《史记》中复姓人名占有一定的比例。笔者通过列表的形式将《史记》中出现的复姓汇总,得出古代复姓是以官职名与爵位名命名为主的特点,并发现复姓人名出现的两个发展期:春秋末期与秦末汉初。第五部分介绍了《史记》姓名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呈现的特点。这部分笔者在得出古代姓名的总体特点是以单名为主的基础上,将《史记》记载的时间范围进行分段,分别为传说时期(黄帝时代到夏朝)、殷商时期、周朝时期与秦汉时期。各个历史时期的姓名特点分别是图腾崇拜、淳朴自然、“始尚文焉”与追求长寿。第六部分介绍了作者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姓名文化思想,并从姓名现象中发掘出当时社会存在的避讳文化,择吉文化,宗法文化、习俗文化等思想。第七部分介绍了与当代相比《史记》中消失的姓名现象,包括受到皇权干涉的赐姓和改姓制度,受语言经济性原则制约,字、号的废弃,还介绍了当代新出现的姓名现象,体现为在起名时五行的创新运用以及对名字的音韵和字形的综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