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的频繁爆发造成了一系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象的发生。在救灾过程中,由于应急物流能力方面的欠缺,一些原本可以挽救的生命财产也遭遇了较大损失,因此提升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迫在眉睫。研究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体系,可以清晰的了解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明确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切实提升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为应对将来的自然灾害做好前期准备。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大部分文献是对应急物流和物流能力分别进行研究,对于应急物流能力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应急物流能力的文章多数是定义、介绍等理论研究或是从企业绩效层面进行研究。一些研究突发事件应急物流能力的文章局限于对快速响应机制或保障机制等单一层面的研究,或只是宽泛的研究了应急物流能力,没有将研究对象细化到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能力,以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为研究对象从全局角度出发的评价体系尚未构建。研究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体系丰富了学术界对应急物流能力的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应急物流和通用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以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为研究对象,对应急物流和通用物流能力进行分析,结合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纳总结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相关理论,并借鉴一些经典理论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指导,得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四个维度:快速反应能力、服务能力、支持能力和保障能力。其次,再从这四个维度出发,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展开分析。根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运用粗糙集理论对拟定的指标进行筛选,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和完善,确立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采用德尔菲法和熵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剔除了由于主观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无效数据,从而科学地确定了指标权重。再结合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灰色和模糊特性,将灰色理论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建立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将建立的理论模型用于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能较好地评价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同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提升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一些建议。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大部分文献是对应急物流和物流能力分别进行研究,对于应急物流能力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应急物流能力的文章多数是定义、介绍等理论研究或是从企业绩效层面进行研究。一些研究突发事件应急物流能力的文章局限于对快速响应机制或保障机制等单一层面的研究,或只是宽泛的研究了应急物流能力,没有将研究对象细化到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能力,以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为研究对象从全局角度出发的评价体系尚未构建。研究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体系丰富了学术界对应急物流能力的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应急物流和通用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以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为研究对象,对应急物流和通用物流能力进行分析,结合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纳总结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相关理论,并借鉴一些经典理论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指导,得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四个维度:快速反应能力、服务能力、支持能力和保障能力。其次,再从这四个维度出发,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展开分析。根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运用粗糙集理论对拟定的指标进行筛选,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和完善,确立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采用德尔菲法和熵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剔除了由于主观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无效数据,从而科学地确定了指标权重。再结合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灰色和模糊特性,将灰色理论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建立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将建立的理论模型用于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能较好地评价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同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提升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