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体验与文化想象——艾芜《南行记》研究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流浪文豪”之称的艾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描写滇缅边境的奇魅景象的作品《南行记》为大家所熟知。在《南行记》中,他作为外来者,以身临其境而又不打扰生活原貌的方式,展示了滇缅边境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样态,为人们展现了别样的景色。同时,《南行记》还为现代文学史的人物画郎中增添了形形色色的边民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一抹绮丽的色彩。  本文梳理出艾芜写作《南行记》前期时的漂泊经历,这种异域体验成为他最重要的写作素材。同时,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分析归纳,侧重于从民俗学的角度来阐释《南行记》中的文化韵味,以此来说明作家的审美情致和文化心理在《南行记》中的重要体现。  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是论述作家的成长经历。艾芜经受了传统的童话熏陶和五四新思想的启蒙后,在滇缅边地的漂泊经历,便不是年轻生命力的无意张扬,而是他以文学确认自我过程的真正起点;第二章主要解读《南行记》的异域民俗风情。分别从边地风光、特色方言俚语、风土民俗、边民特色四个方面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挖掘“南行”中的异域民俗特点;第三章是来探讨“南行”对艾芜审美情绪和文化心理的形成所造成的影响。巴蜀地域文化、“化外之地”的文化认同、“游民”意识等,在感性的层面上深刻决定着艾芜人生和审美情致的形成。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蒙古文文本字词级错误,借鉴其他语言成功的校对系统设计实现了具有真词错误查错与纠错建议生成功能的文本校对系统。在实现该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内蒙古大学蒙古
《水浒后传》是旧明遗民陈忱的舒愤救世之作,在诸多“水浒”续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珍贵的价值。其蕴育不凡的创作主旨与独特的艺术成就见诸于众多学者的笔端。《水浒后传》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