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水乡古镇因为其独特性和稀缺性成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充分体现了江南地区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作为当地居民世世代代生活繁衍的物质载体,依托水网特征形成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肌理形态,承载着古镇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场景片段的交织,因此,江南水乡古镇肌理的研究对于古镇风貌的延续和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肌理和城市肌理的概念和分类等一系列分析的基础上引申出江南水乡古镇肌理的概念及其一系列属性特征,与前两者而言,有其共性,同时又因独特的地域环境特征呈现出更深层次的内涵。通过对江南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北部多个较为典型的古镇现状进行调研,尤其是关于古镇空间肌理的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借助形态构成理论、图底关系理论、心理空间理论等多种空间分析手法,从横向和纵向,宏观和微观,同时运用图表、图示等方式对比总结江南水乡古镇肌理的特征。 全文共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从江南水乡古镇面临的问题及其具有的价值角度说明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等,对于论文研究的对象进行概念界定,确定文章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框架等; 第二部分分析了江南水乡古镇肌理“是什么”,将城市肌理概念延伸到江南水乡古镇中,概括出江南水乡古镇肌理的概念、肌理单元及结构属性等,并结合江南水乡古镇地域环境特征和整体空间特征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总结出江南水乡古镇肌理的形态特征; 第三部分剖析了江南水乡古镇的内在形式构成,即“为什么”。从肌理构成元素、平面布局方式、模块组合形式、空间尺度、空间序列等多个角度深入挖掘江南水乡古镇肌理外在形式下的内在组织规律和构成原则; 第四部分研究了江南水乡古镇肌理的延续和保护问题,即“做什么”。阐述肌理存在的价值并研究如何在古镇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延续古镇肌理的具体措施,同时由于古镇在现代社会正面临一系列问题,从肌理角度寻求古镇保护和形态延续的方法; 第五部分为案例研究部分,选取盐官古镇作为研究对象,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典型,以前四章关于江南水乡古镇肌理的理论分析和深入研究为基础,将延续江南水乡古镇肌理应采取的有效措施运用到盐官古镇的保护和更新建设中,指导实践。 通过图底关系理论把握江南水乡古镇肌理的整体意向特征,通过形态构成理论总结出江南水乡古镇肌理的形式构成规律,通过心理空间理论了解肌理的内在场所精神,从而对于江南水乡古镇的肌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作为古镇保护和更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