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气致小鼠耳廓皮肤损伤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子气属糜烂性毒剂,其具有穿透性强、作用持久、防护困难、处理复杂等特点,可引起皮肤、眼睛、呼吸道、消化道及全身中毒等综合效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仅采用对症和支持疗法。 皮肤是芥子气的主要中毒途径,也是其发挥毒性的重要效应器官之一。为了提高对芥子气皮肤损伤的防治水平,国内外多年来一直将芥子气皮肤损伤的机制及其抗毒药物研究作为防化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随着一些高新技术手段在该领域的逐步应用,国外在芥子气诱发皮肤起疱的分子机制、细胞凋亡、细胞毒作用机制以及促皮肤愈合新途径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国内外近年来在探索芥子气皮肤损伤的分子机制时,通常是以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以免疫组化或免疫印迹等手段从特定的炎性介质、黏附分子或信号调控分子等分别加以研究,这样虽然能从不同层面对芥子气皮肤损伤机制加以了解和印证,但鉴于芥子气具有多水平、多靶点的作用特点,故单纯从某一种或某几种蛋白入手,可能还不足于反映出芥子气作用机制的整体特点。至于芥子气染毒后皮肤蛋白质组学的变化情况怎样?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为此,本文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了芥子气染毒皮肤蛋白表达谱的变化情况,并找到一些差异表达的关键蛋白,从整体水平对芥子气皮肤损伤的分子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为从分子水平探索出相应的拮抗措施奠定了基础,具体工作如下: 1.芥子气诱导小鼠耳廓皮肤差异蛋白的鉴定 通过芥子气染毒后小鼠耳廓皮肤蛋白质组的改变,探索了芥子气皮肤损伤的分子机制。5μL(160 g·L-1)芥子气经小鼠耳廓内侧皮肤染毒,于染毒后6h和24h
其他文献
摘要:《咆哮营的幸运儿》是美国作家卜罗忒.哈代的一部短篇小说。“咆哮营”位于加州,是一座喧闹的采金重镇。在这个19世纪生产黄金的小镇,一个男孩儿出生了。由于人们认为这个男孩儿能给咆哮营带来好运,于是就给他起名叫“托马斯.拉克”。这个孩子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基督的救赎对象之一。  咆哮营中的拉克恰如其分地给予了矿工们很大程度的心理激励。这一点对课堂教学原则有多方面的启迪,例如,学生自主性原则,学生
摘要:本文给出求矩阵特征值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關键词: 矩阵;特征值.  中图分类号: O151  在求解矩阵特征值时,我们发现其矩阵的特征多项式往往是3次或者更高的多项式。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特征多项式因式分解,然后求出特征值。但是对于次数较高的多项式,因式分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用“凑”的方法难以实现。本文从多项式的根的角度来求解特征值,给出求解特征值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总结:本
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应加强教学改革。在尊重传统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采取交际型教学模式,注重在专业的交际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采取互动型网络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湖南城市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针对土木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湘城院发[2005]42号)。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