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E在蓝光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复制衰老中的作用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f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的复制衰老是正常人体细胞在体外分裂潜能受限制的现象,是细胞的一种存在形式,在眼部可能与多种年龄相关性疾病有关。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一定波长下不同强度的蓝光对培养人(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中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 beta-galactosidae,SA-β-Gal)活性的作用,及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Vitamin E,VitE)对复制衰老细胞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等眼部病变与复制衰老的关系提供依据。二、方法1.人RPE细胞的体外培养以因意外死亡的新鲜人眼球为材料,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RPE细胞的原代培养,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待细胞基本融合后,将细胞以1:2~1:3传代,用含10%FBS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以后每4~7天传代,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描记生长曲线。2.蓝光诱导RPE细胞复制衰老和VitE的作用取生长良好的人RPE细胞,自第2代开始在培养液中加入VitE,使不同分组培养液中VitE终浓度分别为100μmol/L、50μmol/L、10μmol/L和0;给予波长450nm~500nm,细胞表面水平光照度分别为(2000±500)lux、(1000±200)lux、(500±100)lux和0的分组光照,每天光照1小时。在此基础上各组细胞正常培养传代至第5代,并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将不同光照处理后的第5代细胞接种于24孔板,培养24小时,固定30分钟,0.1%TritonX-100室温下作用20分钟,加入SA-β-Gal检测液,室温、避光,显色24小时,高倍镜下观察细胞中是否有蓝色颗粒的表达;将各组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后的细胞接种于96孔板,37℃,5%CO2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每孔加入DMSO150μl,微型振荡器振荡10分钟,600nm测定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经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条件后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用SNK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结果1.人RPE细胞形态特征原代细胞24~48小时后基本能够贴壁并变得扁平,4~5天后贴壁细胞会伸出伪足,呈不规则多角形,中央的圆形透明区域为细胞核,可见到处于分裂期的双核和多核细胞以及呈集落生长的细胞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呈阳性反应,胞浆被染成棕黄色。5~10天原代细胞基本融合。随传代次数增加,胞浆中的黑色素颗粒逐渐减少,渐趋于透明。复制衰老人RPE细胞体积增大,胞体变平,多数细胞失去多角形态,长的细胞突起增多。经SA-β-Gal活性染色,复制衰老细胞被染成淡蓝色。2.蓝光诱导复制衰老及VitE的抑制复制衰老作用SA-β-Gal活性检测:随光照强度增加和VitE浓度降低,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不同光照强度之间F=20.76(P<0.01),各光照强度作用效果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itE浓度之间F=16.76(P<0.01),各浓度作用效果除10μmol/L组与无VitE组(P>0.05)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随光照强度增加和VitE浓度降低,细胞增殖能力有降低趋势。不同光照强度之间F=10.26(P<0.01),其中(2000±500)lux、(1000±200)lux、(500±100)lux三组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光照组OD值和这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itE浓度之间F=27.27(P<0.01),各浓度作用效果除100μmol/L组与50μmol/L组(P>0.05)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结论1.应用本实验的方法可以成功完成人RPE细胞培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细胞传代、冻存及复苏,效果满意。2.一定范围光照强度的蓝光能诱导人RPE细胞的复制衰老,随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强,RPE细胞SA-β-gal活性染色阳性率增加。3.VitE一定程度上抑制蓝光光照诱导的RPE细胞复制衰老,抑制效果随VitE浓度的升高而在一定范围内增强。4.初步验证了因光照引起的氧化损伤是造成RPE细胞复制衰老的机制之一,为研究AMD等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因其临床分离率逐年增高,耐药性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医院内感染葡萄球菌儿童株的临床分离情况和抗生素耐药状况,检测并分析耐药谱,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并通过mecA基因检测和SCCmec基因分型,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了解临床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预测耐药菌株的发展趋势、抗感
目的 计量国内外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文献,描述慢性病管理的现状,归纳慢性病管理预防控制的主要形式,分析慢性病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比较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异同,为提高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水平,创新国内慢性病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始于2000年1月止于2014年12月底,下载获得国外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文献。国内研究文献,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A1298C多态与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或细胞
目的: 通过比较应用小剂量利维爱与未应用利维爱的围绝经期妇女体内性激素水平、血脂谱,及MMP-9参数水平,重点探讨颈动脉血流超声影像学特征,探索-理想、有效的低剂量HRT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