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弧菌病的病原分析、免疫应答及抗性选育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是我国沿海开发滩涂、发展贝类养殖的理想对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价值。与其他养殖贝类一样,文蛤养殖产业也正在面临着病害带来的负面影响,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开展贝类抗性品种的培育,是应对养殖病害、实现健康养殖的重要途径。从病原致病机理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能够为贝类抗性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从2007年江苏沿海文蛤病害中所取文蛤样品的细菌分离、鉴定以及致病力分析发现,菌株MM21(副溶血弧菌)及MM5(类弗尼斯弧菌)能够引起文蛤较高的致死率,通过观察感染文蛤各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细胞病理学变化发现,菌株MM21和MM5能够引起文蛤肝胰腺、鳃、外套膜等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如脂滴增多、代谢紊乱、分泌加剧、颗粒沉积以及感染弧菌的入侵等。致病性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证明,弧菌属细菌是文蛤的重要致病菌,尤其是副溶血弧菌能够引起文蛤的高致死率。从宿主免疫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了弧菌感染后文蛤中免疫直接效应因子i型溶菌酶以及免疫间接效应因子热休克蛋白70的免疫应答变化。结果显示,弧菌刺激后文蛤肝胰腺和鳃中i型溶菌酶的mRNA表达量以及蛋白表达量都显著上升,另外文蛤i型溶菌酶重组蛋白对弧菌具有抗菌活性,进一步证明i型溶菌酶在文蛤抗弧菌免疫中发挥作用;同样地,弧菌刺激后文蛤肝胰腺和鳃中热休克蛋白70的mRNA表达量以及蛋白表达量也显著上升,说明热休克蛋白参与文蛤抗弧菌免疫。因此,i型溶菌酶以及热休克蛋白70能够作为反映文蛤健康状况的参数并作为候选分子标记应用于弧菌抗性文蛤品系的选育。选择抗弧菌作为育种目标,采用攻毒实验结合群体内选育的方法进行了抗性文蛤品系的选择育种,获得了抗性文蛤的亲本群体并繁育了抗性文蛤的F1子代。以致死率为表型指标的评估显示,抗性文蛤F1子代的弧菌致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群体,说明抗性文蛤F1子代获得了对弧菌增加的抗性。利用已获得的弧菌抗性文蛤遗传材料对i型溶菌酶基因中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研究,对不同SNP与抗性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所检测的i型溶菌酶SNP中,10个SNP位点与文蛤抗性呈显著相关,不同基因型的文蛤平均体重存在显著差异,抗性群体相较对照群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单倍型。另外这10个SNP位点与文蛤体重具有相关性。以上分析说明,i型溶菌酶中的SNP标记与文蛤抗弧菌性状相关,能够作为文蛤抗弧菌的潜在分子标记应用于弧菌抗性文蛤的选育。
其他文献
机载预警雷达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具有良好的低空探测性能,但其存在不可忽略的多普勒盲区问题。在目标跟踪的过程中,该盲区容易造成目标航迹中断和重起批。针对多普勒盲区条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在脊椎动物的免疫调节和内稳态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茶酚胺介导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儿茶酚胺能神经内分泌免疫
期刊
此次课程改革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但当下政治课活动教学中形式大于内容、活动目标不明确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促进活动型政治课的有效建构,本文提出了系统性的实施策略:素
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阐述了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并对绿色产业结构优化与政策创新提出建议。
基于小偏差理论,推导了三体动力学模型的误差线性模型,并将此假设下的控制归纳为终端固定的有限时间调节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该最优控制方法推导了晕轨道周期内的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我国本土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自然分布于山东半岛以及辽东半岛沿海地区。近年来,养殖区栉孔扇贝在夏季频发出现大规模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锡磷青铜薄板坯水平连铸的行波电磁搅拌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在搅拌器的端部放置硅钢片、改变搅拌器的长度以及减小搅拌器的端部电流强度等3种方法,来优化连铸薄板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