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实行的五级财政管理体制中,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组成部分和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作为资金支出的末端,乡镇财政的工作任务繁重、点多面广,不仅承担着筹集资金、分配资金、发展辖区经济的管理职能,还担负着乡镇范围内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各项公共事业发展的重任。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2002年开始的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改革,使得乡镇财政运行压力加大。虽然各地政府先后实践了不同的基层财政管理模式,但财权事权不一致、公共服务保障不足、乡镇空壳化等问题依旧突出。因此,选取样本深刻研究基层乡镇财政的管理模式,提出全面可行的优化建议,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基于公共财政理论和转移支付理论,首先通过实例对当前国内基层乡镇财政管理实践中普遍运用的“乡财乡管”与“乡财县管”两种模式展开利弊分析。继而详细梳理了1984年以来仙居实行的数次乡镇财政管理模式改革,其中重点介绍了现行的“分片核算集中管理”模式的特征、内容与成效,并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阐述这一模式存在的问题,即事权财权划分不明确、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力性补助比例偏低等主要问题。最后,立足于仙居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仙居县乡镇财政管理模式的具体思路和方案:一是借力政府“考核”体系,倒逼县乡两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得到相匹配的划分,逐步形成以税收收入占主体地位、非税收入作为补充的乡镇财政收入结构;二是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以了解基层农村需求、便利群众办理涉农事项为基础,通过县级审批权下放的方式提升乡镇在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上的主导地位;三是构建以财力性转移支付为重点、激发乡镇能动性为补充的复合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四是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等几方面出发,配套相应的监管措施,促进乡镇财政管理模式更为有效的运转。
本文基于公共财政理论和转移支付理论,首先通过实例对当前国内基层乡镇财政管理实践中普遍运用的“乡财乡管”与“乡财县管”两种模式展开利弊分析。继而详细梳理了1984年以来仙居实行的数次乡镇财政管理模式改革,其中重点介绍了现行的“分片核算集中管理”模式的特征、内容与成效,并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阐述这一模式存在的问题,即事权财权划分不明确、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力性补助比例偏低等主要问题。最后,立足于仙居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仙居县乡镇财政管理模式的具体思路和方案:一是借力政府“考核”体系,倒逼县乡两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得到相匹配的划分,逐步形成以税收收入占主体地位、非税收入作为补充的乡镇财政收入结构;二是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以了解基层农村需求、便利群众办理涉农事项为基础,通过县级审批权下放的方式提升乡镇在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上的主导地位;三是构建以财力性转移支付为重点、激发乡镇能动性为补充的复合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四是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等几方面出发,配套相应的监管措施,促进乡镇财政管理模式更为有效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