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患者尿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是否能从肾透明细胞癌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患者尿液中提取出USCs(R-USCs),并从该类细胞中找到受肿瘤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异常USCs。  方法:  收集肾癌患者新鲜尿液,对得到的单个贴壁细胞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R-USCs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物。诱导R-USCs向尿路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化,并用免疫荧光观察相应标记物。观察细胞克隆形成,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观察细胞划痕、侵袭、迁移,RT-qPCR检测PAX2、ALDH1、NCAM1、SIX2肿瘤相关基因。所有实验均用正常尿源性干细胞(hUSCs)作为对照组。  结果:  通过原代培养得到R-USCs,其外观呈“米粒状”,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73、CD90、CD146均呈阳性;免疫荧光显示尿路上皮细胞标记物细胞角蛋白(AE1)和平滑肌细胞标记物α-平滑肌肌球蛋白(α-SMA)呈阳性表达。R-USCs增殖曲线呈“S”形,与hUSCs对比其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增强,凋亡现象减弱,其迁移、侵袭能力增强。RT-qPCR检测显示PAX2、ALDH1、NCAM1呈阳性表达。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分离、培养肾癌患者尿源性干细胞的方法;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为其后探讨肾癌的诊断、分类分期、治疗等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32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体重1500g~2000g)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8只,简称对照组)、
目的:二甲双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服降糖药。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药除了有降糖作用外,还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二甲双胍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且因细胞种类而异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将清洁级Wistar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各12只,对照组喂以常规饲料,后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