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宫颈癌血管内皮细胞放射治疗后的基因改变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88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第一大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即使相同病理类型和分期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效果,这与该患者肿瘤的放疗敏感性有关。而肿瘤的放射治疗敏感性不但取决于肿瘤细胞本身的放疗敏感性,也与周围血供密切相关。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多数研究认为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影响放射治疗的敏感性,然而对人子宫颈癌血管内皮细胞的放射治疗相关基因的报道甚少。因此,对于相关基因表达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我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X线照射后人子宫颈癌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研究,筛选出与放疗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肿瘤血供相关的基因,为子宫颈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研究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分别于X线照射前及照射后提取8例拟行放疗的子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针芯研磨制成单细胞悬液,通过免疫磁珠结合技术提取原代子宫颈血管内皮细胞。通过22K人类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设备(22K Human Genome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Kit)筛查显著改变的基因。随机选择4个持续改变的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研究结果:通过磁珠标记的原代子宫颈癌血管内皮细胞特点包括接触性抑制现象和呈现铺路石样外观,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进行鉴定。台盼蓝活力拒染率为90%。子宫颈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度为95%。与对照组相比,66个基因持续改变(≥2倍),其中36个基因上调,30个基因下调,这些基因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粘附、免疫反应、趋化因子、炎症反应、生长因子、血管生成、DNA合成与修复和蛋白质合成等。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研究结论:1.X线照射子宫颈癌的血管内皮细胞后发现持续改变的基因;2.显著改变的基因参与细胞周期、细胞粘附、免疫应答、趋化因子、炎症反应、生长因子、血管生成、DNA合成及修复和蛋白质合成,与Chemokin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Cytokine-cytokine受体通路关系密切;3.放射治疗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和基因相关通路的变化,可能为放射治疗联合抗血管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通过设计史论学习,我们泛泛的了解了一些中外设计史以及通过一些案例带我们进入设计的世界。课外阅读增加我们的文学修养,《贡布里希论》丰富了我们的眼界以及学会了欣赏艺术
目的:研究mi R-200c对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将LV-hsa-miR-200c慢病毒(miR-200c组)、病毒空载体分别转染人胃癌细胞株。以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Y-box结合蛋白-1(Y-box binding protein-1,YB-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病理确诊、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胰
介绍了Y9030D型通用圆度测量仪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从机械、电气、软件3个方面分析关键技术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其应用的多项先进技术,如精密主轴、调心调平工作台、精密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更新,无线数据传输速率越来越高。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享受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各项便利服务。近两年,无线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使得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系统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的不同,为临床骨科机器人手术护理配合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4月~2019年4月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
通过对明渠流速的水槽试验研究,建立了矩形断面明渠沿垂线流速的抛物线分布公式和横向平均流速的乘幂函数分布公式,同时给出了相关系数的确定方法.采用不同渠道流速资料进行
土堆—沙旺矿区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是牟-乳金成矿带的重要分支之一。矿体受控于NE向压扭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体系,断裂活动与蚀变矿化相一致;矿体赋存于古元
目的:EMS1基因是一种癌基因,首先从乳腺癌和头颈部鳞癌中被克隆出来而被人们所认知。本课题组前期发现EMS1基因为胃癌相关基因,在胃癌中高表达,与转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E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教育工作需要加大继承、重建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力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容。学校是汇聚、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