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椎间盘是个富含水分且没有血供的结构,其营养成分主要通过周围血管扩散的方式供应。扩散加权成像(diflusion weighted image,DWI)序列是反映人体内水分子扩散活动的成像方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是对水分子扩散程度进行量化测量的参数值。本研究通过对ADC值的测量,判定成年人腰椎间盘髓核内水份的扩散程度,明确椎间盘ADC值与MR表现为退变的椎间盘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材料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间,选取20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范围35~62岁,平均48岁)进行了检查,20名患者临床均有腰背痛病史,10名患者有单侧或双下肢放射痛,4例患者有下肢无力(间歇跛行)等症状,2名患者有外伤史;对5名志愿者(均为男性,年龄范围35~55岁,平均年龄45岁)同时进行检查,均无上述临床症状。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扫描为矢状位T1W1及T2W1,横轴位(平行于椎间盘)T2W1,DWI使用矢状位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分别独立对T2W1椎间盘改变进行评价,包括(1)椎间盘高度;(2)椎间盘信号;(3)髓核内裂隙。出现上述一项异常者判定为退变椎问盘,其余判定为正常椎间盘,并据此分为退变组和正常组。使用Functool软件进行ADC图的计算,在腰1~骶1之间5个椎间盘内放置ROI(region of interest)并测量每个椎间盘的ADC值。对正常组椎间盘ADC值与解剖位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退变组与正常组椎间盘ADC值的差别。 结果:正常组椎间盘ADC值随椎间盘位置降低而下降,退变组椎间盘ADC值降低更明显。正常组椎间盘平均ADC值为(1.82+0.58)×10-3mm2/sec;退变组椎间盘平均ADC值为(1.64+0.47)×10-3mm2/sec,较正常组减少9%,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6)。 结论:正常腰椎椎间盘ADC值随位置降低而下降,T2W1表现为退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