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建立,并给予治疗组脑泰通颗粒进行干预,观察脑泰通颗粒对SD大鼠肝脏形态学及血清中生化学的影响,探讨脑泰通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成功备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A空白组、B模型组、C易善复对照组、D脑泰通治疗组。分别给予A、B组生理盐水灌胃,10ml/kg;给予C组西药易善复水溶液灌胃,0.14g/kg; D组中药脑泰通颗粒水溶液灌胃,10ml/kg;给药量为1ml/100g。每日灌胃的同时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连续灌胃12周后,经腹主动脉取血,分离并检测血清中ALT、AST、TC、TG、LDL-C、FFA的含量。取血后处死并取其肝组织,准备制备病理切片,并HE染色后肝脏组织脂肪变程度;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 1.脂肪变性结果:1.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高于空白组(p<0.01),有显著差异性性统计学意义;1.2与模型组相比较,脑泰通颗粒组及易善复对照组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程度皆低于模型组(p<0.01),有显著差异性性统计学意义;1.3脑泰通颗粒组与易善复对照组比较,脑泰通颗粒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明显低于易善复对照组(p<0.05),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 2.肝功酶学指标(ALT、AST)结果:2.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含量皆有明显升高(均P<0.01),有显著差异性性统计学意义;2.2与模型组比较,脑泰通颗粒组和易善复对照组血清ALT、AST含量皆有明显降低(均P<0.01),有显著差异性性统计学意义;2.3脑泰通颗粒组和易善复对照组相比较,血清ALT、AS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性性统计学意义。 3.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结果:3.1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的血清FFA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均P<0.01),有显著差异性性统计学意义;3.2与模型组相比较,脑泰通颗粒组和易善复对照组的血清FF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均P<0.01),有显著差异性性统计学意义;3.3脑泰通颗粒组、易善复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较脑泰通颗粒组血清FFA含量明显低于易善复对照组(P<0.05),有差异性性统计学意义。 4.血清TC、TG、LDL-C含量结果:4.1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的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皆明显高于空白组(均P<0.01),有显著差异性性统计学意义;4.2与模型组相比较,脑泰通颗粒组和易善复对照组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皆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有显著差异性性统计学意义;4.3脑泰通颗粒组和易善复对照组相比较,脑泰通颗粒组血清TC、TG、L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性性统计学意义。 结论:脑泰通颗粒是通过改善肝功能及调节脂质代谢,减少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血清中脂质的含量,从而起到抑制氧化反应的产生,保护肝功能,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