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滨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现代化、中期现代化和后期现代化。哈尔滨的早期现代化历时三十余年,起于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这一外力的推动,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结束。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分析和整理,采用历史梳理和逻辑分析相结合、不同学科相交叉和比较研究等方法,运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将1898-1931年哈尔滨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化、完整化的梳理,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哈尔滨长久处于传统社会中,其本身没有出现向现代化发展的内驱力。1898年,沙俄强行在哈尔滨修建中东铁路,为哈尔滨早期现代化的启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外在诱因。随后,哈尔滨的自开商埠以及外来移民的不断涌入等,都为哈尔滨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哈尔滨的经济和政治、文化教育与观念、城市和社会生活等,都历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间,哈尔滨逐步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对全国范围内的其他城市现代化发展都具有强烈的辐射和示范效应。哈尔滨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是启动滞缓的后发型和外诱型现代化,是以外力作为最初推动力而展开的。外力的渗入,也使哈尔滨早期现代化带有浓重的殖民色彩。这一过程,体现了殖民主义所具有的双刃性。哈尔滨早期现代化的启示是:现代化是综合平衡的系统工程,需要将各个层面协调发展。同时,注意自主创新和注意对外来文明进行创造性转换,是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念,也是现代化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大量未被充分重视的资料。在进程上对哈尔滨现代化进行系统诠释,在理论上对外诱型现代化的特点和殖民主义的功能等进行新的解读,使零散的研究成果更具整体性,丰富了城市现代化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