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肿瘤细胞耐药行为的压电电化学相关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s5c112j6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每年因肿瘤而死亡的人数位居各类疾病死因的首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肿瘤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肿瘤细胞耐药与药物转运蛋白(P-糖蛋白,多药耐药蛋白,肺耐药蛋白等),抗凋亡基因(p53,Caspase3,Bcl-2,Bax等)和有关酶(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DNA拓扑异构酶Ⅱ等)有关。因此,研究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和发现能够逆转耐药行为的药物是克服癌症化疗失败的有利举措。本学位论文以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化学和压电传感技术,研究了中药小分子对耐药肿瘤细胞的逆转作用以及与耐药机制相关的整合素β1的表达,主要内容如下:1.使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动态监测了耐阿霉素(ADR)乳腺癌细胞MCF-7/ADR在阿霉素、人参皂苷Rh2等作用下的贴壁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人参皂甙Rh2能有效抑制MCF-7/AD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人参皂甙Rh2的剂量有关。人参皂苷Rh2与非致死量的阿霉素联合使用时,可以导致更高的抑制率并能加快细胞的死亡速率。实验结果表明,人参皂甙Rh2具有逆转MCF-7/ADR细胞耐药性的作用。基于压电信号,考察了人参皂甙Rh2与阿霉素联用的细胞毒性,联用效果表现为明显协同效应。荧光显微镜实验和MTT检测证明了压电分析结果的可靠性。2.将整合素α5β1吸附到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整合素β1单克隆抗体(anti-CD29mAb)与之结合,随后组装由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的二抗和金纳米粒子构成的纳米复合物,在电极表面形成三明治结构。电极表面捕获的HRP能够引起对苯二酚-H202体系的电流响应。由于细胞膜表面的整合素β1能捕获溶液中的anti-CD29mAb,使得电极表面的抗体量减少,因此肿瘤细胞能够抑制这种三明治结构的形成,从而引起酶催化信号的下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电流的相对改变量(S)与细胞浓度在1.6×103到2.0×106cell mL-1范围内成正比,检测限达700cell mL-1。研究发现,MCF-7/ADR细胞表面整合素β1的表达量明显比MCF-7细胞表面的高,表明MCF-7/ADR细胞具有较强的粘附能力。3.通过电化学方法和压电传感技术对细胞消化过程中相关的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胰蛋白酶能与纤连蛋白(FN)发生结合,引起蛋白质构型的变化;胰蛋白酶能促使整合素α5β1发生水解并从电极上脱附;整合素α5β1-FN复合物与胰蛋白酶之间存在着一个类似于置换反应的化学过程,胰蛋白酶能够破坏整合素α5β1-FN结构,取代整合素α5β1与FN结合,导致整合素α5β1的脱附和水解。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世界都在抓紧建设运行速度超过500公里/小时的高速列车。尤其是子弹头列车和高速列车在中国已被广泛使用。此外,由于列车的高速移动性,以及人们对高速数据服务的需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毛泽东不平凡的政治生涯中,毛泽东与黄埔军校有过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从毛泽东与黄埔军校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对后人有什么启示?这对深化历史研究,包
通过对信息技术用于公路试验检测的实践问题进行研究,结合浙江省义乌市义乌至兰溪高速公路的实际案例,分析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公路试验检测的数据管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设备管
近年来,临空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逐步上升,成为全球产业链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临空经济发展呈加快态势,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通过阐述国内外临空经济发
<正>作为一家试图以更优秀的商业模式传递善意的跨国家电连锁巨头,善待供应商、员工和顾客,为何无法在中国获得生存空间?三月初的上海,颇行些春寒料峭的滋味,倒很契合百思买
本文研究了利用铜边角废料,以氯化亚铜形成回收三价氯化铁蚀刻液中的新方法。探讨了大量铁离子存在下对回收的影响,提高了铜的回收价值,与铁屑提铜法相比能减少铁离子排放量
[目的]研究摘蕾打顶和多效唑对桔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行距20cm、播深1cm、播种量1kg/hm2进行条播,观察花蕾期摘蕾打顶和开花盛期、第2年生长旺盛期喷多效唑,与不摘蕾
民航华北地区航班时刻管理系统经过两个多月试运行,于3月20日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的正式投入使用,对于充分利用航班时刻资源,优化和调整高峰时刻的数量和分布,及时查处航班
通过分析海绵钛生产过程中污水处理所产生污泥的主要来源及成分,选择合理的处理技术,制定经济可行的资源化利用方案,从而使海绵钛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
运动与生活息息相关,与运动相伴的损伤不仅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因关节活动受限、肌力减弱和慢性疼痛等因素影响日常生活。该文旨在介绍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