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我国主要的玉米害虫,分布广泛,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均可为害。重庆地区玉米种植目前以春玉米为主,且玉米螟寄主广泛,田间杂草种类繁多、环境复杂,为玉米螟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条件。重庆地区玉米种植主要是农户自家自主种植,缺少施药指导,未施药不仅会减产,还会为来年的害虫发生埋下隐患;施药过度则会引起环境污染、玉米农药残留高、产生药害等问题。因此,筛选高效药剂和助剂,减药减施,对提高产量和保护环境起到重要作用。为能够适时精确指导施药,需要制定玉米螟的防治指标,也为玉米田的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使用浸叶法,使用室内种植的玉米叶片对室内饲养的二龄玉米螟进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助剂的效果试验;通过参考往年资料和当年的玉米螟性诱调查数据,确定玉米螟发生动态,在第二个玉米螟发生高峰通过田间接虫的方法模拟田间为害,最后测算茎秆为害和产量数据,计算防治指标。全文的结果如下:1.通过预实验,每个药剂确认6个实验浓度,从实验结果中选出5个有效结果,同空白对照进行分析,得出氯虫·噻虫嗪的LC50为0.023(0.019-0.029)mg/mL,甲维盐的LC50为0.023(0.017-0.033)mg/mL,氯虫苯甲酰胺的LC50为0.050(0.034-0.072)mg/mL,茚虫威的LC50为0.107(0.075-0.149)mg/mL(括号内为95%置信区间,下同);氯虫·噻虫嗪的LC90为0.097(0.457-1.799)mg/mL,甲维盐的LC90为0.223(0.129-0.523)mg/mL,氯虫苯甲酰胺的LC90为0.790(0.034-0.072)mg/mL,茚虫威的LC90为1.272(0.751-2.778)mg/mL。以上四种药剂中,效果最好的药剂为氯虫·噻虫嗪和甲维盐。2.使用有机硅助剂(主要成分为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氯烷)和橘皮精油助剂,配合氯虫·噻虫嗪和甲维盐进行试验。氯虫·噻虫嗪和甲维盐分别采用两个浓度,两种助剂在配制时均稀释至1000倍,同时使用清水和清水稀释1000倍的两种助剂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在较高浓度下,氯虫·噻虫嗪使用有机硅助剂和橘皮精油助剂分别增效18.33%和20.00%;甲维盐则为20.00%和21.66%,而在较低浓度下增效效果不及较高浓度。综合来看,使用甲维盐配合橘皮精油助剂的室内实验效果最好。3.2019年进行玉米螟的性诱调查,通过掌握当年发生动态和往年资料确定防治指标的接虫时期。通过性诱调查玉米螟发生动态可以得知,从四月中旬开始到九月初结束,均有玉米螟成虫为害,其中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和6月下旬到7月中旬是当年玉米螟成虫的两次发生高峰。结合往年数据,将田间接虫选在6月28日,7月25日进行收获调查。结果得出,随着虫口密度的升高,玉米茎秆上的蛀孔数和隧道长度随之增加,产量下降。其中,虫口密度(接虫密度)和蛀孔数和百粒重的线性拟合较好。将接虫密度和产量损失进行拟合,结合玉米时价和防治成本,得到的防治指标为9.2块卵块/百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