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和其他一切活动的载体,生态环境关系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能否实现人类在地球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环境问题既是现实的社会问题,也是一种历史问题。现实问题探赜索隐,都有其历史源头,现代社会问题在历史上皆有其影子,环境问题也是如此。本文拟对民国时期安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一系统研究,以便更丰满、更全面地理解民国时期安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民国初期,社会动荡不安,安徽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影响。从气候水量、河流水文、土壤及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环境信息,介绍民国时期安徽所处的江淮流域生态环境的基本状态,并分析其变化情况及原因。其次,介绍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两方面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民国时期安徽生态环境变迁的表现。在了解民初社会环境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安徽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论述环境保护的机构组织的设置,包括水利机构、农林组织和卫生防疫部门。其次,分别从农林建设、备荒政策以及卫生环保法规等三个方面,论述民国不同时期的政府各类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施行,包括森林法、狩猎法、水利法、医疗卫生法等方面政策法规。最后,对民国时期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宣传有个概括的认识,认为民众的环保意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讨论,主要分为水利事业的修建、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其他与生态环境相关资源的保护。其中,对水利行政的论述中,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的修建,包括淮河安徽段、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到华洋义赈会对20世纪30年代安徽水灾的救助情况的介绍。对林业的管理和保护,在南京国民政府造林运动政策的实施后,护林造林现象比较明显,林业教育事业也随之发展。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改变滥砍滥伐森林植被的状况,以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开荒、灌溉等带来的水土流失等现象。其他如对山林景区、古建文物的保护亦作简要论述。对人居环境的保护,主要集中在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民国时期,在新生活运动的深刻影响下,社会公共卫生环境有一定程度地改善。各类卫生防疫医院先后建立起来,引进先进医用设备,开展疫苗注射和防疫工作,培养医护人员。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新生活运动在安徽积极开展,在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妇幼卫生和学校卫生等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安庆、合肥等城市较为典型。受医疗设施资源限制、卫生行政规划缺陷等因素的影响,省内各县市医疗卫生发展虽参差有别,但卫生工作均积极开展,人居环境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民国时期安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回顾并总结民国时期安徽生态环境保护历程及成绩,对现当代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