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肢端微循环血流变化探讨针刺“阳陵泉”的循经感传特征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和问卷调查开展对循经感传经脉现象及特点的研究,观察记录针刺“阳陵泉”穴、经脉非穴以及非经非穴时循经感传伴随的远端穴位血流灌注变化以及循经感传主观感觉的情况,探索整理循经感传的散斑微循环变化与主观感觉特征。方法:本研究以健康志愿者为研究载体,所有受试者全部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级-2013级的本科学生,选取受试者28例,纳入24例。分别针刺受试者的阳陵泉穴,经脉非穴以及非经非穴,每次针刺间隔时间最短为24小时。针刺过程中应用循经感传的调查问卷记录受试者出现感传的主观感觉以及各种感觉的VAS评分,同时利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观察循经感传伴随的远端腧穴的血流变化。结果:1.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将循经感传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Ⅰ级:局部针感明显,但并未出现循经感传;Ⅱ级:局部针感明显,同时出现循经感传,向下传至光明穴处,约为外踝尖上5寸,或向上感传至膝阳关穴,约为阳陵泉上3寸;Ⅲ级:局部针感明显,循经感传向下传至外踝尖处,或向上感传至风市穴,约为腘横纹上7寸处;Ⅳ级:局部针感明显,感传向下至脚趾或脚背,或向上感传至环跳穴,约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若感传未传到下一级则将循经感传度归为上一级。针刺阳陵泉组的循经感传度明显优于经脉非穴组与非经非组(P<0.05)。2.针刺阳陵泉穴与经脉非穴,其感传基本循经传导;针刺非经非穴其感传路线不明确,其中疑似胆经感传2例,疑似胃经感传8例,感传路线不明确者10例。3.针刺过程中出现酸、麻、胀、痛四种主观感觉,各种针感出现的频率以及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将Ⅰ、Ⅱ、Ⅲ级感传视为低级感传、Ⅳ级感传视为高级感传,阳陵泉组高级感传VAS评分高于低级感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脉非穴组低级感传与高级感传VAS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比较针刺阳陵泉穴、经脉非穴与非经非穴出针前后肢端穴位的血流微循环变化,阳陵泉组窍阴、侠溪、足临泣、丘墟出针后的血流值均较进针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脉非穴组与非经非穴组出针前后肢端穴位血流降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阳陵泉组在出针后窍阴穴的血流值与循经感传度呈正相关(P<0.01),经脉非穴组与非经非穴组出针后各穴的血流值与循经感传度无相关性(P>0.05)。6.比较分析阳陵泉组与经脉非穴组低、高等级感传与肢端穴位血流相关性。阳陵泉组低级感传与各穴血流无相关性,高级感传在井穴窍阴与原穴丘墟处的血流值呈正相关;经脉非穴组低、高级感传,与其远端各穴血流值均无相关性。结论:1.针刺胆经阳陵泉穴、经脉非穴与非经非穴均能激发感传,阳陵泉组循经感传度明显优于经脉非穴组与非经非穴组,说明循经感传具有经穴特异性。2.针刺阳陵泉穴,出针后肢端穴位的血流值均较进针前升高;针刺经脉非穴与非经非穴,出针后肢端穴位血流值无改变,进一步论证经穴的特异性。3.针刺阳陵泉穴引起循经感传并且伴随肢端穴位血流值的升高,其循经感传度越高,伴随的肢端穴位血流值越高,说明循经感传具有循经特异性,提示皮肤表面微循环可作为循经感传的机理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正>据国资委网站消息,2016年4月1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目前已完成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和审查,管道关键部分技术方案已经确定。据悉,在日前进行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初步设计
研究栀子油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肝作用机制。采用四氯化碳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TBA、TBIL、DBIL水平,肝组织中SOD
在结构强度试验中,对于在称重试验件、吊挂试验(不需要加载)、监控充气气压反馈值、简单的应变/位移测量和检测热电偶温度也要使用大型的控制系统设备、测量设备及其他相关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民用飞机静力试验平尾加载假件的设计思路。通过机身后段静力试验各种载荷工况的考核,证明了该假件的刚度和强度满足设计的要求,可以为民用飞机机体结构静力试
本文针对某柴油机降噪隔声罩,应用MSC.Patran和MSC.Nastran有限元处理和分析软件,对隔声罩在风载、雪载、人体活动载荷等各种特定工况下的强度和刚度进行有限元计算和分析,得
发动机涡轮盘榫齿裂纹断裂导致叶片甩出,多次发生等级事故。本文通过对随机抽取经使用后返修发动机的统计分析,得出榫齿裂纹故障分布服从威布尔分布、榫齿裂纹失效大都属于高
通过对某涡轴发动机空中启动过程中出现的转速热悬挂现象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启动过程热悬挂的原因是由于突遇紊流导致启动油气比突升,进而压气机失速所造成的。对比试验关键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