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之美:《吕氏春秋》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duzhiwe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天人合一四象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吕氏春秋》天人合一的美学特点。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总体概述了《吕氏春秋》中的天人关系问题。《吕氏春秋》在《序意》中直接提出以“法天地”为指导思想和宗旨,并以“在美学上亦欲总汇各家之所长”的博大的审美情怀,力求兼容诸子天人合一美学思想为一体,构筑了一个有动力、有生命、有道德、有秩序包罗万象的天人世界审美图式。第二章首先阐述了《吕氏春秋》中物象层面的流观合化之美。《吕氏春秋》在考察艺术和审美时,继承发展了稷下道家的“精气说”,结合阴阳观念,从自然本身去探索美的本源,把美看作是天地间精气运行流变的产物。天、地、人三材因气化氤氲,流贯万物,人与物相感相交,万物融为一体和生共荣,形成了一个统贯生命的大生机。第三章分析了《吕氏春秋》中身象层面的全性合生之美。具体包括以生命为本体的尊生贵生思想和“适情”“适欲”的养生原则,而这一生命美学的最高追求就是“体道合真”。第四章着重论述了《吕氏春秋》中性象层面的明德合圣之美。在这一层面中凡俗的个体被提升到神圣的境界,人格精神的高远超拔成为人生的理想。音乐的表达最接近圣境,因此《吕氏春秋》中明德合圣的圣境与乐教的关系十分密切。第五章最后论述了《吕氏春秋》中世象层面的节文合序之美。《吕氏春秋》通过以德治国方略、天子明堂行政、五德始终说表达了天人同序的观念,使得社会秩序成为展现在人间的天象。
其他文献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从众心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克服从众心理是至关重要的。
运用测验量表法对1 255名大、中、小学生的气质、心理适应性和意志品质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测试考察,探讨9~22岁学生的气质、心理适应性和意志品质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和城乡特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住宅中存在的安全、节能保温等问题日益显现,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新建住宅的建设还没有得到重视。近年来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发展迅速,加速住宅产业化的进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人们对自己的居住质量以及居住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在这种背景环境下,房屋的消防设计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
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以后,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环节。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机结构、提高劳动生产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人口结构呈倒金字塔结构,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7.3%,标志中国农村进入老龄化社会。留守老人的养老方式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或两者兼具,国家不断
<正>上海、深圳等地实施了居住证制度,但成效未达预期,其根本原因是汹涌的流动人口压力,令这些城市望而生畏。有社会学家认为,特大城市的户籍改革问题特别复杂,一方面要全面
阐述了除颤监护仪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中常见问题及处理。给出了除颇监护仪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为了适应SoC芯片性能的要求,VLSI的的密度和复杂度随着不断缩小的设计规则而不断增加。那么对于复杂的SoC芯片如何能够对其长期工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