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中部3区块侏罗系—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hlly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中部3区块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经前人研究,该区侏罗系-白垩系储层中存在着可观的油气资源。因此,对该地区侏罗系-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岩石学特征、层序地层划分、沉积相特征、储层特征以及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等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建立侏罗系-白垩系油气成藏模式,总结油气成藏规律,并对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进行预测和评价。中部3区块侏罗系-白垩系主要以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还含有岩屑长石砂岩及少量岩屑砂岩。该区主要的沉积微相有辫状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砂坝微相,砂体主要发育在侏罗系西山窑组和白垩系清水河组下段。其储层为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也有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并存在有低电阻率油层。储集性能较好的微相是辫状河道微相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而砂坝微相相对较差。研究认为,该区昌吉凹陷的多套烃源岩的发育,为其油气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上覆岩性与压力的双重封堵为油气藏的存在提供了保障;良好沉积微相中优质砂体的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车莫古隆起的发育与演化形成了众多岩性、地层或岩性—地层复合型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仓储空间;早期形成的断裂沟通了源岩和储集砂体,后期层内断裂和不整合面的组合可以作为流体运移的“立体、网状输导”通道,使不整合面附近油气成藏得以实现。该区储层共经历了三次油气充注,油气主要产出于不整合面附近的砂体中,往往油气层产量高压力也高,这是油气充注富集蹩压所至。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其油气成藏特征可概括为“多期生烃,混源充注,断裂不整合高效输导,晚期改造成藏定型”。最后,建议部署两口探井:建1井和建2井。其中,建1井,位于永1井东北上倾方向,且构造位置较高,有望在建1井获得侏罗系西山窑组油气勘探成功;建议建2井主探白垩系清水河组下段第1砂层组兼探侏罗系西山窑组第1、第2砂层组,可望获得油气勘探突破。
其他文献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医患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几种典范的医患关系模式逐渐地从简单的描述走向了更为多样化和细致的解释的途径。在此文中,笔者认为,对于医患关系的重新考察有助
强放射性环境的图像或视频监测是高危险环境遥控操作工程作业的基础,受高能离子射线的影响,直接获取图像的信噪比较低。针对该类噪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中值滤波与自
从政治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国际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有属于国家所有和属于国王所有两种情况。属于国家所有的,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控制较为严格,对自然资源产权的流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体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新世纪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更加完善,逐渐向科学化、生活化、个性化调整,面向终
<正>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出现的几个重要问题,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这三个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200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将"三农问题"引入工作报告,并随之成为政府重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