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Y形钢拱桥静动力学特性及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形拱桥凭借其具有夸张的造型表现形式和独特的人文艺术内涵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因此成为景观类桥梁中颇有竞争性的桥型。但是异形拱桥具有结构体系多样化、造型形式多元化、受力及变形状态复杂等特点,使得异形拱桥的结构力学性能和变化规律难以掌握,另外大跨度公路异形拱桥在运营状态中关于车辆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大跨度异形拱桥的静、动力力学特性以及结构参数敏感性和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分析。以咸阳市某大桥为工程依托,使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了该桥的静动力分析模型,并使用ABAQUS建立了该异形拱桥的车桥耦合模型,分别对该异形拱桥的静力学特性、动力学特性以及结构参数的敏感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采用ABAQUS内核命令建立了空间Y形拱桥的不平整路面的实体模型,分析了该异形拱桥的车桥耦合振动问题。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概述了传统拱桥的起源假说与发展过程,以及异形拱桥在当前桥梁建设中的适用范围与较其它桥型的优势;总结归纳了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历史和桥梁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的发展方向;2.介绍了作为研究对象的咸阳市某空间Y形拱桥,并对该异形拱桥的各个部件、结构特点和边界荷载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该研究对象的结构特点和实际资料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为该异形拱桥的受力特性分析提供基础;3.在分别考虑了恒载(结构自重+二期恒载)、活载、温度和风等荷载和组合工况下,对该拱桥进行一次成桥状态下的静力分析;最后分析了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三种结构参数(矢跨比、双拱段分叉角度和吊杆布置形式)对该空间Y形拱桥静力特性的影响。4.对空间Y形拱桥的自振特性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提取了该异形拱桥前十阶振型和自振频率,分析了该异形拱桥的自振特性;以该异形拱桥的出现四种振型的频率为标准,分析了三种结构参数(矢跨比、双拱段分叉角度和吊杆布置形式)对该空间Y形拱桥自振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5.对车桥耦合问题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车、桥以及不平整路面的建模方法;然后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大桥整桥模型,并与Midas civil中建立的整桥模作为基准进行可靠性验证;使用ABAQUS建立了七自由度整车模型,并通过编写ABAQUS内核命令实现了建立不平整路面铺装的实体模型,并得到桥面不平整度值;最后以该异形拱桥模型、整车模型和路面平整度模型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车速和路面平整度对该空间Y形拱桥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十二五期间,宁夏中南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人民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了大量的现代新民居建筑。移民不仅仅涉及居住地的变迁,也有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等诸多适应问题。面对短时间内的快速规划与建设,移民新村民居并未关注传统民居中地域文化的应用,生态技术也未得到有效的应用。在乡村振兴与大力推广绿色生态民居的新形势下,曾经的新民居在功能、环境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在这些背景下,为了避免
移动机器人作为现今热门的研究领域,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移动机器人在复杂地图中的路径规划问题。针对现实环境地图中不同区域的障碍物分布存在差异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不同障碍物分布特性的快速扩展随机树(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RRT)路径规划算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优化蚂蚁系统以更好地完成规划,得到高效可行路径。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论文提出一种基
结合装配式结构易拼装的特点,课题组提出采用“π形”可更换连接件的震后易修复的新型柱-柱节点。该节点主要由十字焊接型钢上柱、下柱,贯穿上、下柱的通长预应力钢绞线,连接段以及“π形”可更换连接件组成。作为可更换结构,该节点将地震荷载引起的塑性变形限制在柱-柱节点的“π形”连接件部位,其余部位保持弹性,实现“中震不坏,大震可换”的目标。该节点可在工厂预制成型,具有施工工期短、安装便捷、震后可修复的优点。
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随着国家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西安这座的古城也迸发出了新的活力,一跃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一线城市之一。多年来,在西安的城市建设中,老旧城区逐渐被现代城市建设格局取代,现代城市景观风貌与传统城市风貌不断交织,碰撞出新的火花。色彩在感官上对人有最直接的影响,而城市景观色彩也会影响着整个城市整体的风格面貌,城市景观色彩是城市规划和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岩溶空洞软弱地基上修筑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广州白云区某工程项目为典型的岩溶空洞软弱地基,该场地岩溶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较差。在遵循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原则下,选用高压旋喷桩对场地岩溶空洞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本文以该项目为依托工程,通过地质勘
遗迹是人类社会发展变迁中的重要见证,人文历史遗迹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轨迹过程中的重要记忆,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人文历史遗迹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夜景亮化工程是遗迹景观塑形、保护和展示开发的重要手段,但过度的亮化工程与遗迹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如何在人文历史遗迹保护的前提下,科学、有效、合理的开展旅游开发,营造适合本地区遗迹夜景亮化方法,提升人文景观亮化的地域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市场环境和人民生活需要促使建筑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同时,许多施工安全事故也随之发生。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建筑环境不断变化,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屡见不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的年收入增长率几乎和安全事故发生数量的年增长率相差无几,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2020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应急管理部印发了
高海拔地区特殊的低压缺氧环境易引发建藏援藏、商旅科考等外来人群入睡困难、睡眠障碍等问题,并导致工作学习效率等日间功能受损,严重威胁人体身心健康。营造适宜的睡眠富氧环境是改善高原人体睡眠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全空间弥散供氧和局部空间弥散供氧逐渐成为高原建筑室内富氧常用方法。局部弥散供氧方式是通过供氧口针对局部目标空间定向、定量供氧。相比全空间弥散供氧而言,局部弥散供氧方式具有可缩短氧气输送距离、提高
热风供暖具有热响应快、调节灵活的特点,是高原地区建筑供暖的主要方式之一。相比于平原地区的常压大气环境,高原地区具有空气稀薄、环境大气压力低的特点,这些高原特殊环境条件对热风供暖气流流动轨迹、供暖室内温度分布如何影响,以及相关气流组织设计计算是否发生变化,尚需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海拔地区气候特性以及空气热物性参数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低气压条件下室内热风供暖房间的流动及传热数学模型,通过在高
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西部地区建筑工程建设事业蓬勃发展,CFG桩复合地基因其低成本等优点得以广泛应用。西部黄土地区已有高层建筑用于地基处理。但高层建筑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时,加固区桩土相互作用显著,其效果会改变加固区桩、土承载特性,但目前鲜有针对高层建筑的复合地基设计理论,现有桩土复合体理念对高层建筑而言并非合理,简单依靠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的设计方法可能导致风险,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