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的生存伦理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拉金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英国诗人,他的诗歌继承了英国传统诗歌特质又兼备新的时代内涵。拉金擅长捕捉日常生活的细处,展现最真实的人生百态,描写平凡生命的生死爱欲。本文从拉金对宗教信仰的矛盾态度、对当下生活的思索以及寻求救赎与永恒的理想几个方面来讨论拉金诗歌中生存伦理,宗教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一个线索,通过这个视角连接历史与当下、情感与现实,在相互对照中更深入解读诗人对于生存的思考。首先从宗教信仰的两难困境中,能够洞见社会发展与历史变革过程中人们精神世界的分裂与重构,宗教意义的失落令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迷惘痛苦从而也产生了新的渴望。第二部分对当下生活思索中主要包括对人类的原罪、孤独的存在处境以及有限时间中的死亡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这是拉金诗歌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主题,展现的是二战后一代英国人最真实的生活图景,战争带来的创伤使崇高不再成为青年人追求的目标,生活趋于庸常和烦闷。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导致人的物化与异化,置身于充满疏离感的世界中精神家园愈加荒芜,而时间有限性的逼迫令死亡成为最大的危机。整合这三个主题共同展现出的生活模态,拉金悲观沉郁的人生观即由此而产生。第三部分总结了拉金内心世界构建的理想对现实矛盾的抵御,诗人并不是沉沦在绝望痛苦中,而是带着强烈的责任感直面生活的遭际,他希望通过对爱和善追求来洗涤原罪,净化灵魂从而获得精神的超脱。具体而言是在处理人与他人关系上用爱连接彼此创造永恒;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保持虔敬之情,在与自然原始交融之中感悟生命,回归家园,让心灵不再无处安放;而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拉金选择了精神性的超脱,通过艺术创造不朽,以此来抵御有限时间对生命的侵蚀,真正地保存精神的价值。从个体生命的复杂体验到人类整体的价值追求,拉金诗歌闪耀着可贵的人性光芒与终极关怀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九八0年代(具体指一九七0年代末至一九八0年代末)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以寻绎新的、能揭示一九八0年代中国小说创作发展趋势的历史叙述为旨归,以历
唐代的湘西,指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五溪蛮生活和活动的地区,即《元和郡县图志》所记载的辰州(州辖沅陵、卢溪、麻阳、溆浦、辰溪)、锦州(州辖卢阳、洛浦、招喻、渭阳、常丰)、叙州(州辖
齐鲁文化在西汉时期由地域文化逐步上升为主流文化,以董仲舒为代表的齐学公羊学更是成为了统治学术,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司马迁,撰述《史记》为后王立“法”,对前人的学术和文化
升级微博的时候,笔者费了半天功夫才求到一个邀请码。终于等过升级动画,一看,新版微博的确变得华丽了:以前的双栏变成了三栏;beta也悄悄去掉,终于转正了;个人主页也变得很像facebook。除了外形的改变,一些功能和设置也悄悄地起了变化。  定向发布:分组更重要  对于笔者这种从来不重视分组的人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新增的定向发布功能。何谓“定向发布”·在微博发布框的状态下,发布权限变成了“公开、私密
期刊
自以书写女性对命运进行绝望抗争题材的小说《耙耧天歌》问世以来,阎连科又创作了一系列对女性着墨较多的作品,如《受活》、《坚硬如水》、《风雅颂》等小说。在阎连科的小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