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遥感地物识别与地震滑坡快速评估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尺度地震会引发一系列的灾害,特别是地震滑坡,对城市和农村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我们最关心地震滑坡灾害的问题是“地震后哪些地方发生滑坡”以及“地震滑坡的规模和危害性怎么样”。地震后哪些地方发生滑坡是地震滑坡应急响应的第一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基于遥感影像空间感知的地震滑坡自动识别已成为解决地震后哪些地方发生滑坡的基本要求。过去,通常是基于像素或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滑坡自动识别。但由于大量遥感数据的堆积,未来地震场景的未知性以及地震后救援时间的敏感性,这些方法未能为地震滑坡识别提供准确、快速、全面、通用(跨场景)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遥感大数据背景下,地震滑坡的规模和危害性怎么样的核心问题是融合遥感和地学特性的地理信息空间认知,即如何利用区域滑坡空间定位和地震滑坡应急评估先验数据及模型来提供快速准确的地震滑坡灾情信息。而过往的技术往往只是将图像处理的一般性方法简单地应用于灾害遥感这类特殊的图像上,而没有对灾害遥感数据的时空特殊性等灾害地理信息属性进行充分的耦合运用。因此,面对诸多挑战,遥感认知的效率、精度及层次已经从根本上限制了遥感数据的在地震滑坡快速识别与评估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的兴起,本文从深度迁移学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快速融合角度出发,探寻地震后哪些地方发生滑坡?(遥感影像空间感知)和地震滑坡的规模和危害性怎么样?(地理信息空间认知)两大问题。进一步,实现在地震发生后,10分钟甚至5分钟内,对滑坡范围进行精准定位,滑坡危险情况,损失情况等进行准确、鲁棒评估。在整个实现过程中涉及的研究内容以及主要结论如下:(1)为解决区域滑坡自动识别的空间准确性和跨场景鲁棒性两大挑战,即针对遥感地物识别在有监督和无监督两种不同情况下,分别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无监督域自适应迁移学习,构建了高效率、高精度、跨场景、鲁棒和操作简便的遥感地物空间感知框架。具体而言,首先,当研究目标域中有相应的带标签滑坡训练样本时,为解决遥感影像中滑坡类内高方差、类间低方差和目标尺度差异大等挑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具有编码器-解码器网络的多尺度卷积特征融合方案(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 with Encoder-decoder Network(MFFENet)),以提取和融合遥感图像中物体的多尺度特征。MFFENet在公开的遥感有监督语义分割数据集上实现了突出的分割精度。其次,在大多数情况下,地震的突发性和遥感影像中的大量数据使标注目标域变得困难,本论文基于对抗学习的域自适应方法,提出了在输出空间域自适应的对抗性域自适应模型(Adversarial Domain Adaptation Network(ADANet))和在特征空间域自适应的类感知生成对抗网络(Class-aware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a GAN))可以有效地实现遥感跨场景的无监督分割,即将带有标签的遥感数据集迁移到没有标签的新的遥感数据集。实验结果证明了两个模型在无监督地物识别中的有效性。同时ADANet中提出的多级输出空间适应方案和Ca GAN中的类感知域对齐方案被证明可进一步提高分割模型的适应性。最后,我们进一步对由于真实源域数据缺乏,或者类别不匹配,无法找到合适的有标注源域的情况也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了缺乏源域的域自适应模型;(2)为了进一步提高有监督或无监督分割模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构建了结果微调模块,其包括地质特征融合和双时相特征融合。地质特征融合模块通过融入滑坡形态特征可以消除部分非滑坡区域(如道路,小塌陷等)。双时相特征融合模块可以消除与地震滑坡的无关区域,例如历史滑坡和一些无关的目标;(3)为解决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融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识别结果进行空间粒化,构建了地震滑坡空间地理信息属性。对地震滑坡的规模和危害性怎么样问题构建了能反映地震滑坡灾情信息的风险地理信息属性空间。同时借助其他非遥感数据和滑坡风险评估先验模型等抽取区域内每一个滑坡静态属性,反映滑坡分布、危险情况,损失情况等。最终从空间粒化和属性粒化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通用的地震滑坡识别与评估方案;(4)利用现有的地震前和地震后的遥感图像,该方案被应用于九寨沟(中国)和北海道(日本)的两次地震触发的滑坡实例中。应用结果表明,有监督框架(带有微调模块的MFFENet模型)在区域滑坡识别方面表现出最先进的性能(综合精度91.59%)。无监督框架(带有微调模块的ADANet模型)在不同的地震滑坡任务中表现出优异而鲁棒的效果(综合精度82.33%)。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有监督或者无监督框架识别结果进行空间粒化后,将滑坡规模情况、滑坡灾害危害程度等融合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区域地震滑坡的快速评估。总体而言,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地震滑坡快速评估框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遥感空间粒化,滑坡风险属性粒化指标的高效率融合,进一步建立了地震滑坡属性特征空间和区域滑坡数据库。以期在充分认识遥感解译特殊性的基础上,综合视觉认知和地学分析技术,为地震滑坡的智能应急救灾探索可行之路。
其他文献
国家经济逐步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城镇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不明高空抛物致人损害他们的案件频发。为应对日渐增多的高空抛物案件,《侵权责任法》第87条创造性地规定了“高空抛物损害责任”,为法院裁判提供了思路和依据。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民法典》第1254条对高空抛物损害责任进行了全面且具创造性地规定,但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的适用依然存在一些问
和传统的卷烟产品相比,电子烟具有健康、安全、方便等优势,受到了国内外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市场对电子烟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由于年龄、收入、文化、习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电子烟产品消费者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随着企业对顾客需求多样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者在产品线设计优化的过程中开始考虑不同类型顾客的购买偏好。对电子烟产品线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顾客群体,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同时,利
城市在快速发展扩张的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出于对环境和生态的考虑,人们不断反思并探寻城市发展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绿色空间,城市绿地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方向。在对城市绿地的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大量相关的思想理论随之产生。本文立足于长期以来前人关于城市绿地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以文献解读为基础,针对国内外城市绿地及其思想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辨明了城市绿地及其相关的思
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在响应环境毒物或应激毒效应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组蛋白甲基化是生物体基因表达的重要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生物体内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由甲基转移酶和脱甲基酶的活性平衡来调控。目前,已鉴定出多种甲基化相关信号参与调控环境暴露毒效应。纳米聚苯乙烯(PS-NPs)是纳米塑料的一种,由于在海洋、土壤和空气等生态系统中均能检测到,而且人们越来越关注其对环境生物甚至人类的潜在毒效应。秀
各向异性湿法刻蚀是MEMS器件加工的重要工艺,对不同微型结构制备具有不同的作用,而各向异性湿法刻蚀技术的研究特别对蓝宝石图形化的发展、氮化镓高深宽比结构的加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湿法刻蚀结构的形成与刻蚀速率密切相关,刻蚀速率作为各向异性湿法刻蚀工艺影响因素,是衡量刻蚀结构设计的重要标准。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提出基于不同材料晶面原子排列规律和台阶流动机制的各向异性湿法刻蚀速率模型。该模型以蓝宝石、氮
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背景及现状1中国即时配送行业新趋势及新业务方向2中国即时配送行业玩家新业务3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宏观驱动(1/3)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增强的背景下,居民对高质量服务需求增多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增速4.7%,同GDP增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较前几年显著降低。
会议
当前社会的生产、生活逐渐走向多方面的移动互联网化,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型设备、仪器、家电的操作使用逐渐向移动端迁移。而目前实验室内的许多传统研究型仪器仍孤立于互联网外,亟需移动互联网化改造,以增加其在使用上的便捷性与智能性。另一方面,本课题组为解决传统肿瘤细胞核酸适配体筛选过程中所存在的耗时耗力、气溶胶污染等问题,研制了基于封闭式卡盒的自动化肿瘤细胞核酸适配体
学位
尿毒症皮肤瘙痒症(UP)是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给终末期肾病患者和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但目前UP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讨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UP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尿毒症毒素蓄积、系统性炎症反应、透析相关补体通路的激活等。近年来,P物质/神经激肽-1受体信号通路激活、汗腺分泌功能异常等学说也备受关注。因此,未来阐明UP的发病机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芝麻素普遍来自于脂麻科植物-脂麻收获后的种子,芝麻素常见的用途有很多种,比如将其作为抗氧剂以及杀虫剂等,民间还有将其用于气管炎症的治疗。芝麻素的有不易溶于水中的特性,导致在制备成制剂时候出现困难。所以本研究以将芝麻素、植物油为油相,聚山梨酯-80为表面活性剂,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科学方法调制成芝麻素微乳,探讨其理化性质,并且对芝麻素微乳的抗氧化及抗疲劳功效进行研究,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及亚慢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