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荧光显像检测口腔癌患者肿瘤的切缘状态的研究,分析荧光显像与术中手术切缘相比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判断其有无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共30例口腔癌患者,术前均使用VELscope(LED Medical Diagnostics Inc.,Barnaby,Canada)荧光显像并标记,术中取得共计126枚组织样本,标本包含荧光缺失边界至手术边界的组织。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同时部分样本通过Western blot免疫印记检测,分析其切缘状态,测量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在术前荧光显像所得126枚样本中,77枚样本为正常上皮,26枚表现为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局灶癌变分别为17枚、6枚。经统计分析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HE染色切缘状态呈现不典型增生或局灶癌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8)。随机选取42枚组织样本经Ki-67、E-Cadherin和Vimentin免疫组化检测后得出:Ki-67:42例中近手术切缘处(RB,Resection Boundary)3例呈阳性表达,近荧光边缘处(FVB,Fluorescence Visualization Boundary)有7例呈阳性表达,其中3例为强阳性表达,1例为阳性表达,3例为弱阳性表达(P>0.05);E-Cadherin:42例中近手术切缘处全部呈高表达,近荧光缺失边缘处有5例呈低表达,其余皆为高表达(P>0.05);Vimentin:42例中近手术切缘处5例呈低表达,近荧光缺失边缘处有10例呈高表达,其余皆为低表达(P>0.05)。通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荧光缺失边界外的组织中Ki-67、E-Cadherin和Vimentin含量表达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方法分析荧光缺失边缘的免疫组化结果与HE染色阳性切缘的关系,结果显示Ki-67、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分布在近荧光缺失边界不同切缘状态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的阳性表达程度与切缘的异常程度相关(P<0.01),E-Cadherin的低表达程度与切缘的异常程度相关(P<0.01),Vimentin的高表达程度与切缘的异常程度相关(P<0.01)。同时对于8对近手术切缘处及近荧光缺失边缘处的上皮组织分别进行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出:E-Cadherin蛋白含量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FVB v.s RB:0.540±0.025v.s0.571±0.050,n=8,P>0.05)。Vimentin蛋白含量表达水平亦没有显著差异(FVB v.s RB:0.586±0.190v.s0.558±0.127,n=8,P>0.05)。结论 运用荧光显像切除病灶虽然无法取代传统依赖经验的手术切除方法,但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辅助医生确定更精确的手术边界,今后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其可靠性,并且希望能早日运用在实际手术操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