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时报》的语言运用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F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京时报》(1906-1944)是日俄战争结束后出现在中国东北的一份重要中文报纸,其创刊人中岛真雄(日本人)亦是当时中国报业的领军人物。作为中国东北的第一份大众性权威报纸,《盛京时报》的出现打破了“国人不知报刊为何物”的落后局面,也是现代报纸语言风格形成的开端。作为报纸语言,其自身具有客观化,大众化的独特语言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它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字作品更加如实、全面的记录当时的语言状况,成为一座活的语料库。《盛京时报》刊载的丰富的语料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时期的重要语言资料。本文以《盛京时报》作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汉语为理论基础,结合汉语史、语言学、文化学、新闻学等学科知识,对《盛京时报》语言运用特征进行分析。   全文共分为五大章节:   第一章是《盛京时报》概说,对《盛京时报》做简要概述。   第二章从文字方面分析《盛京时报》的语言运用情况,说明语言变革中文字的滞后性。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词汇和语法两方面仔细分析《盛京时报》的语言运用情况,并追本溯源,探究其语言特征形成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语言自身发展等不同角度的原因。   第五章是从应用角度分析《盛京时报》的语言特征,主要阐述其作为早期报纸形成的独特语言风格和语言运用手段,以及对后世报纸语言产生的影响。   最后,对全文进行简短的总结,说明研究《盛京时报》语言运用研究这一全新课题的创新性和研究前景,并期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以水稻秸秆为厌氧发酵原料,在中温(37℃)湿式批次发酵条件下,考察了低温冰冻预处理在不同温度(-5,-18,-40,-60℃)和不同时间(12,24,36 h)下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影响.
采用典型硫化物、含磷材料、含钙碱土类材料、黏土矿物等,对2种含锌(Zn)、镉(Cd)复合污染废渣进行稳定化,考察了各种材料对废渣中共存砷(As)的作用效应,利用H2 SO4-HNO3浸提
运用GIS软件及克里金(Kriging)插值等方法分析合肥城市圈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根据合肥市环境监测历史数据、地面气象站点数据及历史气象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
笔者尝试截取晚清散文中的一类即晚清以来大兴的域外游记作为研究对象,来勾勒中国散文现代转变的一个侧影。当然,本文的研究主体是晚清域外游记,通过它来展示中国散文转变中的流
学位
应用1套改良型水质综合指数法对3种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水质进行评价.将选取的26项检测指标按照卫生学意义分为5大类,并对各分类指标赋权.选用内梅罗法和最差因子判别法与五色等
为了促进科学减排、精准防治大气污染,选取PM2.5、PM10、SO2、CO、NO2、O3作为评价因子,通过熵权法建立污染因子权重集,以扩展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基础,通过计算各评价因
遵义湘江河是流经遵义市主城区的典型城市河流,为评价遵义湘江河的汞污染状况,系统采集河流表层底泥并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沉积物汞含量为0.131~3.132 mg/kg,平均汞含量为1.04
期刊
写英雄、颂英雄,关于英雄的文学作品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当代抗战小说英雄叙事以题材上的独特性,具备了区别于其他题材作品的鲜明个性。   以中国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