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京时报》(1906-1944)是日俄战争结束后出现在中国东北的一份重要中文报纸,其创刊人中岛真雄(日本人)亦是当时中国报业的领军人物。作为中国东北的第一份大众性权威报纸,《盛京时报》的出现打破了“国人不知报刊为何物”的落后局面,也是现代报纸语言风格形成的开端。作为报纸语言,其自身具有客观化,大众化的独特语言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它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字作品更加如实、全面的记录当时的语言状况,成为一座活的语料库。《盛京时报》刊载的丰富的语料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时期的重要语言资料。本文以《盛京时报》作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汉语为理论基础,结合汉语史、语言学、文化学、新闻学等学科知识,对《盛京时报》语言运用特征进行分析。
全文共分为五大章节:
第一章是《盛京时报》概说,对《盛京时报》做简要概述。
第二章从文字方面分析《盛京时报》的语言运用情况,说明语言变革中文字的滞后性。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词汇和语法两方面仔细分析《盛京时报》的语言运用情况,并追本溯源,探究其语言特征形成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语言自身发展等不同角度的原因。
第五章是从应用角度分析《盛京时报》的语言特征,主要阐述其作为早期报纸形成的独特语言风格和语言运用手段,以及对后世报纸语言产生的影响。
最后,对全文进行简短的总结,说明研究《盛京时报》语言运用研究这一全新课题的创新性和研究前景,并期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