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1)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据,更是一个国家和政党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精神(法律至上和限权政府)在转化为现实法律制度时,要以宪法为载体,因为宪法最能体现法治之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政治现代性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宪法治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2)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宪法治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乃至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本论文基于政治现代性背景,借助于政治学、宪法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国家治理理论和宪法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政府职能理论、国家治理理论、组织制度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以及文献研究、定性分析和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对政治现代性背景下我国宪法治理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析。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结语和正文四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析,简要说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突出了创新点与不足。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几个主要概念。包括现代化、现代性、政治现代性和宪法治理,在本文的研究中,“政治现代性背景”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探索和理论争论;“宪法治理”指的是新的国家治理体系下以宪法知识为规范,坚持党的领导和依宪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形成社会共识,致力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保障国家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最终实现宪法价值体系与社会治理实践的统一。第二章,全面考察了我国宪法治理的演进历程。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宪法治理实验,从解放前我党在苏区的宪法治理探索到解放后至1978年的宪法治理摸索,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宪法治理实践,期间经历了宪法治理思想的萌芽、宪法治理运动的肇始、宪法治理的探索和宪法治理的全面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说,宪法治理的发展适应了政治现代性的需要。第三章,主要探析了政治现代性背景下宪法治理存在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由于政治现代性不足引起的,它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宪法自身存在法理实践困境;二是政府权力自主性过大产生积弊;三是宪法赋予的司法机关权力发挥不畅;四是宪法意识内化不够与公民权利的扩展性阻碍;五是政治现代性背景下法治工作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不足。第四章,重点阐述了政治现代性背景下宪法治理问题的解决路径。具体有: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加强宪法实施、宪法框架下推行依法行政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宪法框架下保证公正司法并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宪法观念推进法治社会治理建设、为健全宪法实施需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对宪法治理加以保证。分别详介了政治现代性的特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宪法治理实践中的运用。最后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一个简要概括,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理论方法和继续研究的方向。本文认为,宪法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政治现代性的本质要求,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