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大量的重金属离子进入水体,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浮游动物是水体主要的生物类群之一,也是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因为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重金属污染物最终会进入人体内,从而对人类自身产生极大的危害。本研究以三种典型的重金属铜(Cu)、镉(Cd)和硒(Se)为实验毒物,以浮游动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实验动物,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三种重金属对大型溞的单一毒性、联合毒性、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以及胚胎发育毒性等方面,研究了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期为水生生物的环境监测提供更敏感的生化指标,并为防治水环境的污染提供科学参考。Cu2﹢、Cd2﹢和Se4﹢对大型溞的单一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Cd2﹢和Se4﹢对大型溞24h的EC50分别为0.16、0.28、3.20mg/L,LC50分别为0.22、0.38、7.32mg/L;48h的EC50分别为0.13、0.16、2.22mg/L,LC50分别为0.16、0.25、2.90mg/L。三者对大型溞的毒性大小为:Cu2﹢>Cd2﹢>Se4﹢。联合毒性实验中,分别按照毒性比1:1和浓度比1:1设置Cu2﹢、Cd2﹢和Se4﹢两两以及三者联合时的浓度。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法,对Cu2﹢、Cd2﹢和Se4﹢的联合毒性效应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Cu2﹢、Cd2﹢和Se4﹢对大型溞的联合毒性比较复杂,Cu2﹢-Cd2﹢,Cu2﹢-Se4﹢,Cd2﹢-Se4﹢及Cu2﹢-Cd2﹢-Se4﹢三者共存时,随着浓度配比方式的不同,联合毒性效应发生变化,显示出一定的复杂性。值得注意的是,Cu2﹢-Cd2﹢在毒性1:1配比时,联合毒性效应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由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与其他几种联合方式相比,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在三种重金属对大型溞抗氧化防御系统影响的实验中,分别研究了Cu2﹢、Cd2﹢和Se4﹢对大型溞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2﹢、Cd2﹢和Se4﹢均对大型溞体内SOD、CAT和GST的活性有显著影响。随着Cu2﹢、Cd2﹢和Se4﹢暴露浓度以及暴露时间的改变,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被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激活,SOD、CAT、GST的活性变化均可以考虑作为Cu2﹢、Cd2﹢和Se4﹢对大型溞伤害的早期预警指标。重金属对大型溞的胚胎发育毒性实验中,首先观察了大型溞胚胎的发育过程,根据各个阶段的典型特征,大型溞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卵裂、原肠胚、胚胎早期成熟、胚胎中期成熟、胚胎晚期成熟和发育完成六个阶段。同时研究了Cu2﹢、Cd2﹢和Se4﹢对大型溞胚胎畸形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重金属对大型溞的胚胎毒性大小为:Cu2﹢>Cd2﹢>Se4﹢,Cu2﹢和Se4﹢导致大型溞胚胎产生了四种畸形类型,Cd2﹢则使胚胎产生了三种畸形类型,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Cu2﹢、Cd2﹢和Se4﹢与壳刺弯曲和第二触角未完全发育这两种畸形类型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