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863年伦敦建成第一条地铁线路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地铁建设进程加快,到2014年底,全世界已有数百座城市建成并开通地铁,中国内地开通地铁的城市也达到了21个,地铁交通工具本身所固有的安全、快捷、运量大的优势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对郑州地铁现状线路及规划线路进行评价,找出当前郑州地铁交通线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对于破解郑州的交通拥堵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及提升公共交通整体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论文以城市空间形态学理论、协同进化理论、空间拓扑学理论以及供需平衡理论为支撑,借助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空间句法以及GIS-AHP空间分析方法对郑州地铁交通现状线路的运营状况、站点供需类型以及规划线路的网络特征进行评价。结果发现:1)运营状况方面,郑州地铁现状线路的运营效率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处于相对较高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偏小成为掣肘其运营效率发挥的主要因素,同时郑州地铁现状线路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状况。2)站点空间供需类型方面,郑州火车站与二七广场站的空间供需状况属于供小于求类型,市体育中心站、郑州东站与紫荆山站的空间供需状况属于供需平衡型,其余站点则为供小于求类型。3)网络特征方面,郑州地铁规划线路充分考虑了人流量旺盛地区的交通需求,部分地铁线路的空间可达性与其所承载的交通流量、整体协调性与线路布局走向不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发现郑州地铁现状线路的发展除存在相对规模过剩的情况外,绝对规模偏小成为掣肘其运营效率发挥的主要因素,部分站点设置缺乏对空间供需特征的把握,郑州地铁规划线路的部分路段仍需进一步完善。针对郑州地铁线路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扩大线路建设规模、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挖掘线路产出潜力、科学把握站点供需类型以及规划新的线路等措施来优化郑州地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