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交通线路综合评价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v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863年伦敦建成第一条地铁线路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地铁建设进程加快,到2014年底,全世界已有数百座城市建成并开通地铁,中国内地开通地铁的城市也达到了21个,地铁交通工具本身所固有的安全、快捷、运量大的优势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对郑州地铁现状线路及规划线路进行评价,找出当前郑州地铁交通线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对于破解郑州的交通拥堵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及提升公共交通整体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论文以城市空间形态学理论、协同进化理论、空间拓扑学理论以及供需平衡理论为支撑,借助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空间句法以及GIS-AHP空间分析方法对郑州地铁交通现状线路的运营状况、站点供需类型以及规划线路的网络特征进行评价。结果发现:1)运营状况方面,郑州地铁现状线路的运营效率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处于相对较高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偏小成为掣肘其运营效率发挥的主要因素,同时郑州地铁现状线路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状况。2)站点空间供需类型方面,郑州火车站与二七广场站的空间供需状况属于供小于求类型,市体育中心站、郑州东站与紫荆山站的空间供需状况属于供需平衡型,其余站点则为供小于求类型。3)网络特征方面,郑州地铁规划线路充分考虑了人流量旺盛地区的交通需求,部分地铁线路的空间可达性与其所承载的交通流量、整体协调性与线路布局走向不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发现郑州地铁现状线路的发展除存在相对规模过剩的情况外,绝对规模偏小成为掣肘其运营效率发挥的主要因素,部分站点设置缺乏对空间供需特征的把握,郑州地铁规划线路的部分路段仍需进一步完善。针对郑州地铁线路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扩大线路建设规模、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挖掘线路产出潜力、科学把握站点供需类型以及规划新的线路等措施来优化郑州地铁线路。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资源和人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个国家或区域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妥善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国际上一些巨型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新城的发展与多中心模式的构建是城市快速扩展中的常见模式,也是目前找到的缓解城市无序蔓延、解决住房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温度对水生生物有很重要的影响。河流温度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态进程,例如水生生物的生长、代谢率、生理学、分布。河流温度也是影响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历史上,宾夕法尼亚州东
以湘西柑子坪下寒武统黑色页岩风化剖面及其发育其上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外对风化剖面和土壤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和测量,采集用于研究的各种岩石、风化产物、土
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原经济区城市的人口及规模迅速扩张,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量也急剧增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及生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及服务设施的完善,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智慧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是一种新的旅游形态,是旅
本文以福建沿海防护林为研究对象,以1994年和2005年两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为基本资料,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解译后,通过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从类型和景观水平上对沿海
学位
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岩溶区为进行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采取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