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测序识别肿瘤致病基因及UNC5D的功能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sua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且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作为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以其复杂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甲状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器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其中80%的甲状腺癌为乳头状甲状腺癌。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以较低价格快速获得高通量数据的优势,在肿瘤发病机制的探究、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巨大进展。例如许多大样本的研究相继报道识别一系列非小细胞肺癌的致病驱动基因包括EGFR,KRAS,ALK,BRAF,PIK3CA,MET,ERBB2,MAP2K1,NRAS,AKT1等,而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取得巨大进展。甲状腺癌通常发生于甲状腺结节,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但有5-10%的甲状腺结节是恶性的。如何对甲状腺癌进行正确的诊断,从而给病人合理及时的个体化治疗,一直是甲状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近年人们对于甲状腺癌的分子遗传学的理解取得了显著进展,发现了大量甲状腺癌的驱动基因,如BRAF,HRAS,KRAS,NRAS和RET/PTC融合基因等。本研究拟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结合突变基因的功能探讨,开展以下三方面的研究:1)通过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识别非小细胞肺癌体细胞突变基因,并进一步通过在大规模样本中目标基因靶向深度测序,明确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致病基因及中国非小细胞肺癌人群的基因突变谱;2)探索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高频突变基因UNC5D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甲状腺癌中的抑癌作用,并明确UNC5D基因突变是否是功能丧失的突变,从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3)利用靶基因多重PCR扩增芯片技术结合二代测序技术,选择目前已知的甲状腺癌的致病基因及融合基因作为甲状腺癌的分子标志,识别甲状腺癌人群中基因突变频谱及这些分子标志物对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本课题通过上述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方法识别及验证中国肺癌及甲状腺癌人群中可能的致病基因,并对新发现的抑癌基因UNC5D进行功能研究,明确其在肿瘤发生中作用和地位,同时为非小细胞肺癌及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运行管理,分析了大口径长距离输水管道建成后运行维护工作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经验。
现有的天然气供热方式以直接燃烧为主,为了提高天然气在建筑供热时的利用效率,并兼顾提高供冷效率,本文针对现有燃气机热泵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燃气发动机与电动机共同作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热泵系统,并从混合动力热泵系统构建、样机开发与性能实验、仿真模型与性能模拟、设计方法、运行控制策略和系统适应性等方面开展了如下工作:(1)整合燃气机热泵供热与电热泵供冷的优势,提出了混合动力驱动的新型热泵系统,包括冬夏季分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在材料设计,合成策略,性能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COFs的结构研究落后于其在合成和性能等方面的发展。一方面受制于COFs单晶培养的难度,导致其结构解析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对于主流的二维(2D)COFs,其层堆积方式主要为层间互相重合的AA堆积,其它堆积方式较少,缺乏具体的合成策略来实现二维COFs层堆积的可控合成。鉴于层堆积方式深刻影响其物理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作为一种近红外层析成像技术由于其在空间分辨率、灵敏度、造价及系统集成上的优势目前已商用于眼底、胃肠道、心血管及皮肤等疾病的诊断中。对疾病的诊断是基于OCT对生物组织结构形貌的成像。除了可以对组织结构成像,基于相位分辨的OCT测量方法可以获得亚纳米量级的位移分辨率,因此OCT也被用于获取生物组织位移、流速及振动等功能信息。本论文发展了基于相位分辨OCT的多模态系统用于解决在
在环境中寻找食物、社交对象、栖息地以及避开危险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在复杂环境快速运动过程中,动物不仅需要高度的觉醒维持专注的状态,还需要空间记忆来更新对环境变化的认知。但是目前为止协同调控这些过程的神经环路还不太清楚。之前的研究显示位于脑干脑桥的未定核可能参与调控这些过程,尽管具体细胞类型的神经环路机制还尚不清楚。在本论文中,我们希望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未定核的神经元活性是否与运动速度、觉醒
剪力墙是高层建筑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强震时可能出现受拉状态。为保证高层建筑抗震性能,严格控制剪力墙轴拉力水平已成为超高层建筑设计审查的要点之一。本文研究RC剪力墙拉-剪和拉-弯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主要创新工作和成果如下:(1)完成了7个RC矮墙(剪跨比λ=1.1)在恒定轴拉力和往复水平剪切荷载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轴拉力、边缘配筋率对矮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轴拉力和配筋率下剪力墙出现剪切破
学位
由于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品质因子高、模式体积小,可以极大地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研究腔光力学系统的重要平台。目前回音壁腔光力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光信息处理、基态冷却和高灵敏度探测等领域。不同于单个光学模式与单一力学模式的耦合,多模耦合光力系统可以提供更多可操控的自由度,探究不同路径的干涉效应,因此展现了丰富的物理现象,例如光力系统纠缠、奇异点等。本论文围绕回音壁微腔中的多模耦合光力系统的性质
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和蓬勃发展的工业生产,也给我们带来了日益频繁的突发水污染。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其首要任务便是快速确定污染源以还原污染事件、预测污染物蔓延扩散情况。本文以突发水污染溯源为主要研究目标,利用伴随、同化等方法构建了求解边界入流、污染源项、支流入流和参数识别的反问题数值模型,系统性地对河渠突发水污染溯源相关反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旋转x-t平面提出了水流水质反演
智能驾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感知、认知和控制三个部分。环境感知作为其第一个环节,是认知和控制的基础。它使用车载传感器对本车及周边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得到驾驶环境中各目标语义和位置信息,并将此信息提供给驾驶认知环节。视觉相机和激光雷达作为环境感知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车载传感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视觉相机分辨率较高但其距离检测精度较低,激光雷达测距精度高但点云稀疏,无法描述细节特征,使用单一模态传感器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