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季稻田控释尿素减施条件下氮素收支特征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asscard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施用氮(N)肥会导致稻田N素损失。系统研究稻田生态系统中N素收入和支出情况,及基于农田N素管理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并对区域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在湖南双季稻区通过长期定位田间试验,设置等N量控释尿素(1.0CRU)、控释尿素减N 10%(0.9CRU)、控释尿素减N 20%(0.8CRU)、控释尿素减N 30%(0.7CRU)以及普通尿素(U)和不施N肥对照(CK)等6个处理,于2016~2017年研究比较U与CRU减施下双季稻田N素收入、支出情况及收支特征分析,并计算稻田N素盈余数量。主要结果如下:1.控释尿素减施下双季稻氮素吸收特征:U处理双季稻两季产量平均为11.52t·hm-2,N肥吸收利用率平均为20.93%。CRU的N素释放基本吻合水稻需N时期,施用CRU能显著提高双季稻成熟期N素累积和稻谷产量。CRU(1.0CRU、0.9CRU、0.8CRU、0.7CRU)处理双季稻两季产量2016和2017年分别为12.45~13.80 t·hm-2和12.14~12.94 t·hm-2,年平均产量以0.9CRU处理最高,为13.28 t·hm-2,显著高于1.0CRU、0.7CRU和U处理;0.8CRU处理次之,与0.9CRU处理差异不显著。水稻有效穗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CRU对晚稻增产效果优于早稻。CRU处理N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收获指数总体随N用量增加而降低,N肥吸收利用率平均为34.40%~40.05%,较U处理显著提高64.36%~91.36%,且0.9CRU、0.8CRU和0.7CRU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总体以0.8CRU和0.7CRU处理最高。因此,考虑产量和N肥利用率,在本试验条件下0.9CRU和0.8CRU为较合适氮肥管理方式。2.控释尿素减施下双季稻田氮素气态损失特征:施基肥和分蘖肥后早稻NH3挥发发生在施肥后8~9 d内,峰值分别均于施肥后1~4 d出现;晚稻NH3挥发发生在施肥后6~9d内,峰值分别于施肥后2~3 d和3~4 d出现。受施肥方式影响,施分蘖肥NH3挥发损失率高于基肥;受气温和降雨影响,高温少雨有利于晚稻生长季稻田氨挥发排放。双季稻生长季U处理NH3挥发总损失量(率)最高,两年平均为N 110.25 kg·hm-2(26.82%);CRU处理总计NH3挥发损失量(率)平均为N 58.10~77.69 kg·hm-2(15.74%~16.95%),且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与U处理相比,1.0CRU、0.9CRU、0.8CRU和0.7CRU处理NH3挥发损失总量分别显著减少29.53%、37.03%、42.25%和43.45%。晒田期是稻田N2O排放的最主要时期,双季稻生长季N2O排放总量以U处理最高,为3.01~3.23kg·hm-2,N2O损失率为0.49%~0.52%。施用CRU能明显降低N2O排放,且随CRU用量降低而减少。与U处理相比,0.9CRU、0.8CRU和0.7CRU处理双季稻生长季平均分别减排15.71%、20.99%和25.48%。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N素气态损失,经方程拟合得出在本试验所设范围内0.8CRU和0.9CRU处理为较理想CRU的N用量处理。3.控释尿素减施下双季稻田氮素液态损失特征:稻田施肥初期出现N素径流和渗漏峰值,是防控N素液态损失关键时期;受降雨影响,早稻生长季稻田易发生径流事件,降雨强度将增加N素液态流失负荷;随CRU施用量减少,N素液态流失量(率)逐渐降低。施N处理径流水中以NH4+-N为主要形态,占TN 60%以上;早、晚稻生长季U处理径流水TN流失量(率)两年平均分别为5.99 kg·hm-2(2.40%)和5.81 kg·hm-2(2.11%);CRU处理较U处理径流水TN流失量分别降低13.86%~35.39%和14.54%~34.34%。早、晚稻和双季稻生长季U处理渗漏水TN淋失量(率)最高,两年平均分别达25.62 kg·hm-2(13.12%)、25.99 kg·hm-2(12.67%)及51.61 kg·hm-2(12.33%);双季稻生长季0.8CRU和0.7CRU处理TN渗漏淋失量两年平均分别为40.75和36.22kg·hm-2,较U处理显著降低21.04%和29.83%;综合考虑双季稻产量和减排效果,在本试验条件下0.8CRU和0.9CRU处理可获得较高双季稻产量,且能明显降低双季稻田TN径流损失和渗漏淋失风险。4.控释尿素减施下双季稻田土壤氮素残留特征: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TN和NO3--N含量呈下降趋势,CRU合理施用能明显提高稻田0~20 cm土壤全N和NO3--N含量。土壤无机N残留量随CRU的N用量增加而增加,适量CRU能有效增加土壤无机N残留,CRU过量减施(如0.7CRU)则有消耗地力风险。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土壤N素残留,经方程拟合得出在本试验所设范围内0.8CRU和0.9CRU处理可获得较高双季稻产量和较理想稻田土壤无机N残留量。5.控释尿素减施下双季稻生长季稻田氮素收支特征:在本研究区双季稻生长季,U处理因高量N肥投入使稻田整体N盈余,平均为N 53.26 kg·hm-2·a-1。化肥投入是稻田N素收入的主要来源;作物吸收是双季稻田N支出的主要方式,且气态损失中氨挥发、液态流失中渗漏淋失是也是其重要损失方式。CRU减量施用能有效提高植株养分吸收,减少田间养分流失,有效降低土壤N素盈余,且随N用量降低其土壤N素盈余量越少,且以0.8CRU和0.7CRU处理收支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明清俗曲作为特有的一种文化、音乐现象,于元末明初之际在北方兴起,后受战乱影响,随着移民蔓延到南方,又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随着经济政治中心的转移,再一次传入北方。在这两
1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成败除了与竞争方式等有关外,还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实力,即企业的资金规模。企业通过举债
出徽州县城由昌歙线向东,接县道004曲折而行30 km,过杨村桥沿江边行1 km直至道路尽端,弃车登舟,横渡平缓开阔的新安江,即可达到九砂村。九砂村的形势反映出人群的聚居方式,造
目前,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使得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地球物理技术,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来,地面微地
目的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血清溶血素实验、碳粒廓清试验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实验观察七味通痹口服液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通过纽扣肉芽肿
2006年全球经济金融虽然处于增长周期之中,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冲突和风险,如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美国的经济增长有减速的趋势,全球经济发展持续性失衡,股市风险,美元贬值,疯狂
航空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具有高效率、高推重比和高可靠性的航空涡扇发动机。提高推重比的关键就在于提高涡扇发动机的涡轮前进口温度,但愈加苛刻的服役环境(高温、高负荷
档案服务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创新档案服务工作机制,就是通过各种途径主动了解用户需求,分析用户类型及需求结构,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领域。在
论文通过2个试验测定了不同来源小麦和棉粕的化学组成、肉仔鸡的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和代谢能,评价了小麦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小麦营养价值的改善作用,并建立了棉粕氨基酸消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仪器已发展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该技术仍在继续发展。在典型的1CP 系统简图中,可看到几个关键部分(见图1),它们包括: Inductiv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