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乡信息鸿沟逐步加深,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因此国家将农村信息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近年来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农村信息服务市场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主要内容,相关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纵观已有研究,大都侧重于从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进行分析,部分学者讨论了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效率、公共产品的需求、公共产品的具体行业研究。然而,对于公共产品的企业供给研究很少,尤其是对农村信息服务的企业供给研究几乎没有。根据经济学理论,农村信息服务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需求的培育和供给的促进,据此提出本研究课题,探寻农村信息服务市场中影响企业供给的主要因素,从而对政府制定政策、促进农信服务市场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以我国重庆地区102家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企业供给意愿、供给能力与供给行为的影响关系和效应,为增加企业的农村信息服务供给,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本文对公共产品、农村信息服务、供给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农村信息服务供给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供给意愿、供给能力与供给行为的关系,描述了企业意愿和企业能力影响企业行为的概念模型,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
其次,实证研究部分主要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调整了模型;采取计量经济分析法验证提出的理论假设,探讨了增值服务企业的分组特征差异;并基于企业的供给行为、供给意愿等变量将企业进行聚类。研究的主要发现是:(一)农信服务企业的供给意愿对企业的现实供给和潜在供给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二)感知政策支撑对企业供给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三)感知盈利前景对企业供给意愿有不强壮的正向影响,(四)企业的营运能力对其潜在供给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五)从企业的分组特征看,基础电信类企业的供给意愿要高于电信增值企业;成立年限越长的企业对农信服务市场的供给行为越少;被试者年纪越大,其供给意愿越低;被试者职位越高,其供给意愿越高;被试者文化水平越高,其供给意愿越低,(六)从企业类型划分来看,可将企业划分为表率型企业、退出型企业、不安型企业、观望型企业、竞争畏惧型企业、政策无助型企业、市场悲观型企业等类型。
然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分别面向消除供给障碍、农信市场的发展阶段和企业的不同分类三个层面讨论了提升农村信息服务市场供给的对策建议。
最后,本文指出本研究的限制和不足之处,主要是涉及主体过少,样本针对性过强,会对研究结论的推广和普及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提出未来要从完善本文所构建的模型、扩大样本数量和样本区域这两方面对农村信息服务市场的供给进行更为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