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0年上海交易所设立,便宣告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式成立,并在这三十年期间迅速发展。但相比起西方几百年发展历史的成熟市场,我国尚属于新兴市场,法律制度、投资者构成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投资者以散户为主,在情绪的干扰下投资交易容易变得非理性。同时,个人投资者相比起机构投资者很难接受到更多有效信息,信息的渠道数量以及接受速度明显小于机构投资者,导致部分投资者盲目听信小道消息,从而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判断和决策。此外,由于非理性羊群效应的存在以及监管存在不足,导致非理性情绪非常容易在市场参与者中蔓延开来,很有可能导致市场的大幅度波动。我国股市暴涨暴跌起伏不定,有很多方面运用传统金融学理论并不能很好的进行解释,而从投资者心理角度出发的行为金融学则能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之处。现实生活中投资者不可能是完全理性投资者,做出的判断和投资决策也不可能完全理性,我国的投资者情绪因为投资者以散户为主也尤为明显。因此通过引入投资者情绪这一因素可以很好的拟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为研究市场收益的波动和解释金融异象提供新的视角,从而更好的完善我国证券市场,避免金融危机。首先,本文梳理总结了关于投资者情绪的定义、相关模型、度量方法以及与股票收益关系的文献资料。参考借鉴国外学者构建综合指标的方法,由于我国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客观指标方面选取了月度融资余额、月度成交量、月度恒生AH股溢价指数、月度融资余额以及月度换手率,主观指标选取中国证券投资者信心指数,将这五个指标剔除宏观因素之后形成的新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然后一方面通过图像观察构造的指标与上证指数的走势,另一方面计算两者的相关性来判断所构造指数的有效性。其次探究指标与股票收益率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是判断不同时期内两者的因果关系,二是做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率的回归分析,探究经典三因子模型与加入情绪指标因子的多因子模型中,模型的拟合程度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然后运用示性函数把情绪进行分类,探究高涨或者低落情绪是否对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三是引入两种交易策略,探究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以情绪作为信号进行参考,选择合适的行业选择合适的交易策略使得收益最大化。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的投资者情绪指标很好的拟合了上证指数的走势,从而具有有效性。研究因果关系中发现,在横盘时期两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牛市期内股票收益率占据主导因素,会对投资者情绪产生影响,而在熊市期内投资者情绪则占据主导因素,会对股票收益率产生影响;在多因子模型中,投资者情绪显著对我国股票收益率产生影响,引入情绪因子后的四因子模型拟合程度也比较高;引入示性函数后发现,高涨情绪时对股票收益率的增加量小于低落情绪时对股票收益率的减少量;在整个市场处于不同的时期时根据投资者情绪作为交易信号从而选择行业来进行股票交易,能够较好的提高收益率。总之,将投资者情绪引入经典模型中,可以使得模型的拟合程度上升,同时也能了解到情绪与收益率的变动规律和特点,将投资者情绪纳入衡量市场的一个指标,我国的监管部门可以以此更好的健全相关的法律政策及加强对市场情绪的监管,健全相关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同时也可以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模拟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安抚投资者不安的情绪并引导理性投资,及时解决市场潜在的波动,引导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