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复杂场地-建筑(群)地震动力相互作用模拟研究

来源 :天津城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dboy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以及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建筑(群)建于复杂场地中的情况越发普遍。然而建筑的大量修建多未经历强震考验,对其位于复杂场地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破坏区域与破坏位置工程界缺乏相应的评估,因而地震对城市建筑(群)及周围复杂局部场地的影响愈发受到重视。局部场地包括含特殊地形和不均匀地质的天然场地以及地下车站、隧道、综合管廊等人工场地。由于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使局部复杂场地沿边界产生次生波源,次声波与入射波的叠加使得城市建筑与局部场地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更加复杂。目前城市建筑与其近场场地的地震相互动力放大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震害调查和科学研究所证实。故有必要研究地震作用下复杂场地-城市相互作用(即SCI效应),服务震前防灾减灾规划和震后快速救援,对减轻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地铁衬砌隧道与层状沉积盆地两种典型复杂局部场地条件,分别通过间接边界元与粘弹性边界波动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地铁衬砌隧道-邻近建筑、层状沉积盆地-建筑群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首先采用间接边界元法计算了地铁衬砌隧道-邻近建筑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然后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谐响应分析与瞬态分析研究了层状沉积盆地-城市建筑群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表明:(1)建筑物与邻近地铁隧道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整体动力反应规律取决于隧道,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隧道埋深、入射波的频率和角度等因素。隧道位于建筑物正下方时,刚性衬砌隧道对上部结构主要表现为隔震效应;隧道位于建筑物左侧时,隧道对建筑顶部位移有明显放大效应,最大可放大约40%。同时隧道应力也明显增大,最大可放大约43%。因此实际中需根据隧道-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关系,适当调整衬砌隧道与沿线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水平。(2)建筑群数量、建筑间距、超高层建筑的存在对层状沉积盆地-城市建筑群地震动力相互作用均有一定的影响。建筑群的存在使得层状沉积盆地-建筑群产生相干效应,易导致盆地位移响应幅值的空间重分布。整体上会减弱沉积盆地的地震响应,最大可减小50%左右。盆地的存在对建筑群的影响较为复杂,频率较低时,盆地中心建筑群的地震动位移响应较大。实际工程中应尽量避免建筑群建在盆地中心处附近。
其他文献
煤炭作为我国最大的一次性消费能源,对我国工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我国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也变得越来越多,频发的严重矿难带来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悲痛,给煤炭工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阴影,也给我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煤矿安全,牵挂着上至国家领导人,中至煤矿企业管理者,下至每一个矿工及其
学界关于应答词与应答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功能层面,涉及到“是”与“是的”作为应答词的功能分析,但是从互动语言学出发,将“是”与“是的”界定为应答句,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相对较少,本文以“是”与“是的”为研究对象,以互动语言学为理论依托,从话回构成、互动语义、顺应语境三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是”与“是的”作为应答词或者结构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