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环境与出行方式对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城市建成环境作为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的空间载体,是促进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故本研究主要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中,个人行为与外在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探究主观认知的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日常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影响,了解苏州市工业园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影响的情况。出行方式作为居民日常个人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居民日常出行方式对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影响,筛选出对促进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具有积极影响出行方式。  方法:以苏州市工业园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并以访谈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体力活动量表使用的是老年人体力活动量表(Physical Activity Scale for the Elderly,PASE)进行休闲性体力活动评估,感知建成环境则是利用社区居民步行量表(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Walkability Scale,NEWS)进行测量,在统一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以后开始使用。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Logistics回归分析等,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⑴老年人随着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偏好机动出行(P<0.001);健康状况越好的老年人越偏好非机动出行(P<0.001);⑵在感知建成环境得分方面,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差异(p<0.001),高龄组受试者的感知建成环境得分要高于低龄组受试者的得分;不同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差异(p<0.001),无慢性病的老年人感知建成环境得分要低于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不同收入状况之间存在差异(p<0.01),收入水平越高的老年人感知建成环境得分越低。⑶老年人的教育水平、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均与休闲性步行之间存在差异(p<0.05),随着教育水平、健康状况、收入水平的升高,老年人的周休闲性步行时间逐渐上升;⑷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段、工作状态、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均与休闲性体力活动之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女性的休闲性体力活动时间明显要大于男性;所处年龄段越高的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量越少;无工作老年人的休闲性体力活动时间要高于有工作的老年人;拥有良好健康状况和高收入水平老年人,其休闲性体力活动时间较长;⑸老年人不同等级休闲性步行与骑行存在负相关(步行≥60分钟/周: OR=0.1195% CI=0.03-0.47,步行≥150分钟/周: OR=0.2295%CI=0.07-0.70),其中老年人不同等级休闲性步行与每周大于等于1次的骑行频率存在负相关(1-3天/周,步行≥60分钟/周:OR=0.2695%CI=0.08-0.79;1-3天/周,步行≥150分钟/周:OR=0.1995%CI=0.06-0.67;≥4天/周,步行≥60分钟/周:OR=0.2795% CI=0.09-0.80;≥4天/周,步行≥150分钟/周: OR=0.3195%CI=0.10-0.99);老年人体力活动充足与骑行存在正相关(OR=3.8395%CI=1.67-8.81),老年人体力活动充足与每周骑行频率在1-3次之间存在正相关(OR=1.6995%CI=1.05-2.70);⑹老年人的休闲性步行活动与步行基础设施、土地混合利用度、安全性存在相关。随着居民生活周边步行基础设施每升高一个等级,老年人的休闲性步行活动等级变化预估系数为β=2.120,P=0.004和β=2.468, P=0.001;居民生活周边土地混合利用度、安全性在第2等级和第3等级之间变化的预估系数分别为β=1.501,P=0.009、β=1.645,P=0.008,其它建成环境维度未发现与老年人休闲性步行存在明显的相关性;⑺老年人的休闲性体力活动活动与街道连通性、步行基础设施、安全性存、居住密度、土地混合利用度、可及性以及交通状况存在相关。随着街道连通性、步行基础设施以及安全性每升高一个等级,老年人的休闲性体力活动等级变化预估系数分别为β=1.489,P=0.009和β=1.595,P=0.006、β=1.370,P=0.011和β=1.992,P=0.022、β=1.347,P=0.001和β=1.620,P=0.003;居民生活周边居住密度、土地混合利用度、可及性以及交通状况在第2等级和第3等级之间变化的预估系数分别为β=1.561,P=0.006、β=1.145,P=0.017、β=1.319,P=0.003、β=1.497,P=0.002,其它建成环境维度未发现与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①部分社会人口学变量对老年人的休闲性步行和休闲性体力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教育水平、健康状况、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休闲性步行;健康状况、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休闲性体力活动。②出行方式中骑行对老年人的休闲性步行和休闲性体力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骑行有助于改善老年人日常休闲性体力活动,且出行频率增加对老年人日常休闲性体力活动具有促进作用;骑行不利于改善老年人休闲性步行,且出行频率增加对老年人的休闲性体力活动具有明显地制约作用。③老年人居住周边建成环境特征中土地混合利用度,步行基础设施、安全性等级的提升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休闲性步行;居住密度、土地混合利用度、可及性、街道连通性、安全性、步行基础设施、交通状况等级的提升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休闲性体力活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复制抑郁模型大鼠,观察运动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s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显示国家综合实力的“橱窗”。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30年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体育旅游作为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体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以系统论和可持续性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江苏省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
高校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竞赛资源是服务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体育健身的重要支撑。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取消后,作为全民健身龙头的群众性赛事
中央国术馆是民国时期在南京政府倡导和组织下成立的武术机构,中央国术馆从1928年到1948年的短短二十年间对近代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央国术馆在武术发展方面、尚武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牵拉干预条件下等长肌力、肌电变化、力觉及下蹲跳高度等的分析,以探讨PNF牵拉对于力量暂时性影响的持续时长及其相关机制。从而进一步加深PNF牵拉对于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脊梁,他们肩负着国家的重托,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