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那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实施数学学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学生自身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式不够主动;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变革的不彻底,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三、学生对教材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变化不适应。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大多以被动的接受式为主,缺乏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比较薄弱。因此,文章进行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学案的实验研究。实验策略是:一、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二、坚持层次性原则促进数学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三、坚持开放性原则促进数学学案在课常教学中的实施;四、在课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实验措施是:一、示案自学,明确目标;二、分组讨论,解决问题;三、达标检测,强化巩固知识;四、反馈与矫正;五、总结与评价。
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学案后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认识与思考意见主要有两点:一、使用数学学案后的教学成绩也会存在两级化现象;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应作为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