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人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理论批评家,而且在杂文、戏剧、诗歌、史学等方面著述颇丰,是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多面手。巴人一生遵从现实主义,倡导现实主义,实践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是巴人文学思想的核心部分。巴人积极倡导文学要有“功利性”,但要求“功利性”必须通过作品的“艺术性”表现出来。现实主义要求作品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巴人认为创作主体不能因此就照抄现实,而是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真实。“真实性”和“典型性”是现实主义的两个重要特征,巴人对什么是“真实”和“典型”,如何达到“真实”和“典型”作了自己的探索。对人的关注是巴人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中极为主要的一部分,《论人情》等众多文章关于人性的论述是巴人多年文学思想发展的一个结果。上世纪50年代巴人关于人性的探讨是五四时期中断的发现人、重视人、尊重人的思潮的一种继续。如今,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更体现出了巴人关于“人性”论述的时代意义。巴人在大量的文学批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批评风格。巴人的文学批评既体现了巴人热情、勇猛、直率的性格,又体现了他学识的丰富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既体现了杂感化的短小精悍,又体现了说理深刻且通俗易懂;另外巴人习惯于把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融入到文学批评中去,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批评风格。
其他文献
在四十年代解放区文学,孙犁凭借《荷花淀》这一诗化小说名噪一时。随后他和大多数的解放区作家一样,寂寂无闻。而文革后孙犁又凭借“耕堂劫后十种”十本散文赢得了世人的关注
史达祖是南宋词坛一位重要的词人,其词清新婉雅,在当时即受到姜夔、张鎡等人的称赏,对后世亦影响深远。在经历元明两朝的衰蔽之后,清词迎来了复兴,而清初,开一代清词中兴之始。清初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日益受到人类的重视,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一部分的壮族山歌文化正处于消失阶段,探讨山歌的传承与阐扬也提到日程上来。由于罗城县
清代道光、咸丰时期,训诂学已从全盛走向衰落。虽然俞樾处于训诂学衰落时期,但是仍然能坚守壁垒,保持朴实学风,继承乾嘉大师之遗绪,在训诂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俞樾的几部
谶与中国古代的巫文化及占卜活动有紧密联系,谶纬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东汉后,谶纬走向衰微,但它已大量流入民间,并且向文学创作领域渗透。中国戏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