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社会,由于信息流通并不顺畅,保护个人隐私不是一个突出问题。但是,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使得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深化对于网络隐私权的相关法学理论研究,并探讨我国应该如何建立相应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笔者对于这一研究课题的分析与探讨,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首先,对网络隐私权相关理论予以总体梳理。一方面,从语义上对“隐私”一词予以界定,并进一步明确隐私权的概念以及网络隐私权的概念与特点;另一方面,指出了加强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伦理正当性与法律意义。其次,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予以剖析。既通过具体案例了解网络隐私权保护现实困境的多种表现,又从技术层面、意识层面与制度层面分析了网络隐私权保护困境的原因。再次,运用比较法学的方法对域外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模式进行了研究。其中,重点分析了美国的行业自律保护模式以及欧盟的立法保护模式,并对几种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作出了评析。最后,对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与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完善建议。我国应当从立法、执法、司法、行业自律、技术支持五个方面着手努力,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