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学生课堂会话中的性别差异”为研究主题,以“课堂讨论”为研究语料,来探讨中国学生会话模式和交际策略中存在哪些显著的性别差异,以及如何在课堂会话教学中利用这些差异调动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在会话分析和交际策略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在礼貌原则的框架内,提出了3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1.非英语专业的本科课堂会话中,男女学生的会话模式和交际策略是否存在差异?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2.这些差异对课堂会话教学有什么影响?
3.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差异来促进学生的口语教与学?
本文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选取120名山东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62名男生,58名女生)作为主要的实验对象。并在他们完成问卷后,随机挑选16名学生,男女生各8名,进行个别采访,以探究其在真实场景中采取的交际策略是否存在差异。在采访过程中,用MP3进行全程录音,并请王东波教授做现场的观察、指导和记录,以提高调查的信度和效度。然后,通过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发现男女生确实在会话模式,如话题、打断、话语轮换和交际策略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此基础上,作者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口语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其他研究者更深层次的探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