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简称非英语专业英语课堂会话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学生课堂会话中的性别差异”为研究主题,以“课堂讨论”为研究语料,来探讨中国学生会话模式和交际策略中存在哪些显著的性别差异,以及如何在课堂会话教学中利用这些差异调动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在会话分析和交际策略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在礼貌原则的框架内,提出了3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1.非英语专业的本科课堂会话中,男女学生的会话模式和交际策略是否存在差异?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2.这些差异对课堂会话教学有什么影响?   3.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差异来促进学生的口语教与学?   本文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选取120名山东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62名男生,58名女生)作为主要的实验对象。并在他们完成问卷后,随机挑选16名学生,男女生各8名,进行个别采访,以探究其在真实场景中采取的交际策略是否存在差异。在采访过程中,用MP3进行全程录音,并请王东波教授做现场的观察、指导和记录,以提高调查的信度和效度。然后,通过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发现男女生确实在会话模式,如话题、打断、话语轮换和交际策略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此基础上,作者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口语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其他研究者更深层次的探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媒介都可能成为承载意义的工具,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都可以表达意义,因此,这些参与意义建构的符号也应当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幽默是日常生活中一味重要的调味剂,能够化解尴尬,缓和紧张气氛,释放心理压力,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形式呈现出的幽默引发幽默接受者情感上的愉悦享受,最后以笑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中国人韩国语学习者使用()的偏误分析,找出偏误原因,使其克服学习困难,从而能够更加正确地理解并使用副词格助词。   第一章对选定理由,研究
在现在的电子设计中EMI是一个主要的问题。许多电子产品都有非常严格的EMC标准,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要求设计者必须从板级开始考虑EMI的抑制。对于单板的EMC性能而言,元器件的
本文运用科技理性哲学理论对冯内古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自动钢琴》进行深入的分析,全面阐释了科技理性至上所引发的科技异化及其所导致的人类社会的毁灭。本论文的主体部分
人际意义是韩礼德提出的三大元功能之一。同时他也指出人际意义可以通过语气和情态系统来实现。这些实现形式吸引了很多学者来探讨。但是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情态系统是怎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