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八景”空间结构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正式产生于宋代,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八景”是人们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的总结,其深刻的反映了城市选址、城市景观营造和城市文化等理念。自然山水是“八景”选取时的首要考量,历史更迭则进一步深化了“八景”的人文内涵。关于“八景”的记载一般见于地方县志,记录着本地八处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我国城市的典型代表,其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八景”又是城市特色文化景观的代表,对其空间结构的研究,能够探寻古人的城市设计理念和景观系统构建思想,对现代城市整体景观体系构建和特色景观营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结论如下:(1)对收集到的7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八景”的内容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统计性研究。在内容上,“八景”主体是自然景观;在空间方位上,西北向景点分布最多。“八景”整体分布呈圈层化特征,最外围为山峰,近郊为寺院、田野等景观,城内为楼、阁、城墙等景观。在空间距离上,10公里以内景点最多,10到30公里景点次之,30公里以上景点较少。(2)按照城市职能划分出的都城、府城和一般市县的城市“八景”,其景观内容上,都城和府城的“八景”景观内容特点相似,自然和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景点所占比例相似,均为35%左右,人文景观为30%左右。而一般市县的八景景观内容中自然景观占38.4%,人文景观占36.2%,自然和人文景观融合的占25.1%。而其空间分布规律上,随着城市职能的弱化,其景点分布的空间尺度和文化景观边界不断缩小。(3)在当代城市设计中对于八景营造经验的借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总体层面的城市景观设计上,要引景入城,融城于景,实现山水城景的融合;二是在重点区域的选择上要围绕八景景点打造,因为八景本身就是城市历史的文脉节点;三是在具体景观的营造上要实现全时空的景观设计和文化氛围的融合。(4)“长安八景”最早形成于元代,并在明代定型。空间分布上,自然景观分布在远郊,人文景观则分布在城内和近郊。“长安八景”的营造理念既继承了一般规律又彰显着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对礼制思想和宗教文化的传承。在构建西安特色景观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原有“八景”景点的深度挖掘,并努力营造与自然山水相融合的特色景点。
其他文献
草地群落是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对发挥鄱阳湖湿地的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环境因子如水文情势、土壤理化因子、微地形等影响着草地群落的分布格局。为探究鄱阳
考虑到并网逆变器与有源电力滤波器在拓扑结构、使用功能以及控制方法上的相似性,提出了一种将并网发电与电力有源滤波相结合的统一控制策略。在详细分析统一控制系统结构与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鄱阳湖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我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分为全球重要生态区,同时也是亚热带保护较好
<正>3月13日下午.我院在多功能厅召开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及第二学期工作部署会议。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福庆,党委副书记遇华仁,副院长赵福春、彭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