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金分析和克隆表达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以感染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家畜和海洋哺乳动物,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在多数情况下,人感染弓形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当机体免疫低下时,弓形虫的感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弓形虫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引起医学界和兽医界的高度重视。所以,对弓形虫与弓形虫病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医学、食品业、工业上有潜在的利用价值。超氧化物歧化酶亦普遍存在于弓形虫中,以往的研究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可能在弓形虫的胞内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方法:分别对十个弓形虫虫株SOD基因进行PCR扩增,构建相应的重组克隆载体pEASY-SOD,经DNA测序,获得不同虫株来源的SOD基因序列;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分型法(PCR-RFLP)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弓形虫SOD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SOD,经PCR、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后,体外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  结果:十个不同虫株来源的弓形虫SOD基因序列大约1700bp,PCR-RFLP酶切的结果显示酶切片段是相同的;DNA测序结果显示十个SOD序列之间有43个碱基和24个氨基酸改变,变异度在0到1%之间;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0株弓形虫SOD序列可以大致分为两组,且各组间存在着很小的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弓形虫SOD具有高度保守性,可能是弓形虫DNA疫苗的靶点。另外,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SOD构建正确,经荧光显微镜、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弓形虫SOD基因可以在HEK293T细胞中瞬时表达,并且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  结论:弓形虫SOD基因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可能是弓形虫DNA疫苗的靶点;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SOD,可在体外表达并有免疫活性,为后续进行弓形虫DNA疫苗实验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IL-1)在人外周血祖细胞源性肥大细胞参与支气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  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纯化祖细胞(肥大细胞前体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发育
目的:通过检测骨性关节炎OA患者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25-OH)维生素D、骨钙素(Oste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和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情况,
酸碱失衡,特别是pH值的下降,在引起许多病理生理过程的相关机制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脑,这一具备极为复杂精细功能的器官,对于pH值的微小变化是十分敏感的。脑具有高耗能、低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蛋白(preS2)对人酰基蛋白硫酯酶1(APT1)启动子的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人APT1启动子序列。PCR扩增人APT1启动子和HBV preS2基因,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挫裂伤后大脑皮质神经元形态变化,探讨川芎嗪、川芎嗪和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对脑挫裂伤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表达的调控机制, 方法:采用Feeney自由落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对Ⅳ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佛山健翔医院外科与康复科、佛山市中医院外一科符合选择标准的IV压疮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