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车辆制动过程沥青路面抗滑特性及感应需求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nsh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相比传统有人驾驶车辆具有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压力等优点,但其制动模式与传统有人驾驶相比存在很大差异。传统驾驶车辆依赖驾驶员的判断采取适合的制动措施,而无人驾驶汽车制动措施主要依赖车-路协同的经验模型,忽略了不同路面状态下纹理特性的影响。实际上,路面的纹理特性与路面抗滑性能存在直接联系,良好的路面抗滑性能能够为高速行驶的车辆提供充足的摩擦力,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汽车制动时轮胎与路面的相互接触作用直接影响车辆制动性能,尤其是在潮湿路面。为了达到最大制动效能,传统的ABS制动机理主要是将轮胎滑移率控制在最佳区域(15~20%范围内),忽视了汽车动力学强非线性、车辆制动系统差异性及路面附着特性不确定性,无法适应路面抗滑性能的变化。鉴于此,结合无人驾驶车辆的技术特性及路面抗滑机理,论文首先利用ABAQUS分析了胎/路相互作用下沥青路面的抗滑特性。然后,基于Car Sim/Simulink联合仿真研究了无人驾驶车辆在不同制动场景中制动稳定性及对沥青路面抗滑性的感应需求,从而建立了考虑行车舒适性的无人驾驶制动过程中沥青路面抗滑评价体系。鉴于橡胶轮胎与粗糙路表的摩擦机理,对比分析了典型沥青路面摩擦系数预测模型,选取Persson粘滞摩擦理论进行后续动摩擦系数计算。然后,基于近景摄影测量原理搭建的自动化近景摄影测量系统(ACRP系统)实现沥青路面表面纹理图像实时自动采集并重构三维沥青纹理路面,提取路表三维高程点坐标数据,并采用MATLAB编程获取不同路面条件的功率谱密度曲线,进一步采用Persson摩擦模型计算得到不同路面状态下的动摩擦系数。干燥与潮湿条件下三种沥青路面的摩擦系数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在0km/h至10km/h内摩擦系数值呈线性显著降低。当速度超过40km/h时,摩擦系数曲线趋于平缓,表明较大速度下主要由滞后力提供摩擦力。通过现场DFT试验验证了理论值的准确性,然后建立符合实际的路面摩擦系数数据库从而为无人驾驶车辆的准确制动行为提供抗滑参数。随着车辆行驶速度提高,轮胎与路面之间附着力急剧下降,导致制动过程中轮胎常发生滑移现象。而且,无人驾驶车辆与传统车辆在制动特性、感应需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结合ACRP系统实时识别的路表纹理信息数据,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法(CEL法)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建立表征纹理的沥青路面与轮胎的接触有限元模型。考虑路面分形特性研究了轮胎-沥青路面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了路面附着特性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变化规律;并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确定无人驾驶车辆路面纹理实时识别需求的显著影响参数,仿真分析得到干燥条件上路面峰值系数附着系数变化曲线。基于建立的轮胎-路面接触模型导入欧拉流体模型,采用CEL法建立轮胎-路面-水流三相耦合作用有限元模型,并根据美国NASA经验公式验证滑水模型准确性,回归分析得到轮胎临界滑水速度数学模型。基于已建立的三相耦合模型,考虑不同类型沥青路面水膜厚度的影响因素(行车速度、宏观纹理参数及降雨量等),模拟得到潮湿路面上沥青路面纵向附着力,分析了不同路面水膜变化情况对沥青路面附着系数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理论分析了潮湿路面最显著影响因素,仿真得到潮湿条件下不同沥青路面类型的胎/路峰值附着系数随速度变化曲线。在获取路面峰值附着系数的基础上,根据无人驾驶车辆制动特点分析无人驾驶车辆制动过程对路面信息的感知需求,基于路面附着特性对车辆制动行为的影响进行无人驾驶车辆制动系统的建立。考虑制动过程中车辆动力学的强非线性,推导出基于路面峰值附着特性车辆达到的期望制动压力计算公式。然后,采用MATLAB/Simulink模块进行无人驾驶车辆逆制动模型的搭建。进一步,根据Car Sim软件中提供的整车模型参数,采用Car Sim/Simulink联合仿真进行无人驾驶车辆制动性能仿真分析,并与传统ABS系统对比进行验证所建立无人驾驶车辆制动模型的有效性。基于建立的无人驾驶车辆制动模型与转向控制算法,采用Car Sim/Simulink联合仿真建立无人驾驶车辆行驶的动力学模型。考虑直线道路上正常制动与紧急制动、曲线(曲线-超高)转向制动及斜坡道路制动等情况下无人驾驶车辆的行驶特点,选择制动减速度、横向偏移距离及制动距离作为制动性能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路面感应需求参数对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然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理论分析感应需求参数对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基于路面实时附着特性,确定无人驾驶车辆在典型制动场景及不同路况下的制动策略。舒适性是体现无人驾驶车辆制动性能优势的关键,基于国际标准ISO简化了以加权加速度为变量的行驶舒适性指标计算模型,并进行舒适度评价等级划分。根据不同制动场景下无人驾驶车辆制动特点,分析采集的车辆速度变化特征并进行加权加速度计算,得到各种制动情况的舒适性指标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理论建立了不同场景下无人驾驶车辆制动舒适度评价模型,分析不同场景下制动舒适性的变化规律及对道路环境参数的需求,提出了不同道路行驶环境下无人驾驶车辆提高舒适性的对应策略。基于舒适性评价方法建立了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制动舒适性评价体系,可为未来无人驾驶车辆在复杂道路环境中安全制动、感知系统的精确识别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占所有听力损失的70%,因此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毛细胞是重要的听觉感受器,毛细胞损失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临床报道多种致病基因与毛细胞损伤相关,但仍缺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因此发现新耳聋相关基因并研究其作用机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Dync1li1(Dynein cytoplasmic 1 light intermediate chain 1)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NSSA)是对网络系统安全状态的认知过程,包括对从系统中测量到的原始数据逐步进行融合处理和实现对系统的背景状态及活动语义的提取,识别出存在的各类网络活动以及其中异常活动的意图,从而获得据此表征的网络安全态势和该态势对网络系统正常行为影响的了解。本文将主干网节点路由器上采集的DNS交互报文及相应的解析IP地址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体,都局限于靶向细胞表面或细胞外的抗原,究其原因,主要是靶向细胞内抗原的抗体难以直接穿越细胞膜。据统计,细胞内蛋白分子几乎占了人类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的一半,这些分子可能是潜在的抗体治疗靶点。因此,解决抗体跨细胞膜的递送难题,无论是对基础细胞生物学研究还是针对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抗体向细胞内递送的难题,众多科学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其中抗体小型化是思路之一。软骨鱼和骆
学位
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的交通安全管理仍然停留在“事后补救”的“被动”管理模式,尽管政府和管理部门在法律、管理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研究一种将交通安全从“事后补救”转为“事前预防”的交通安全风险管控方法,对于提升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十分重要。本论文从道路交通安全主动管理出发,选择交通违
纳米尺度下表面效应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是目前的重要研究领域,而纳米尺度下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过程尤其受到广泛的关注,深入了解纳米尺度下金属材料的变形机制对于进一步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开发新一代的器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入探讨纳米尺度下金属材料的变形过程,虽然目前人们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但是由于开展这一类研究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大,使得关于表面效应的机制以及对材料变形过程的影响等仍然有
微流动器件具有液体流动可控性好、消耗试样少和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化工及集成电路散热等领域。微流动器件的性能与微尺度通道内流动特性密切相关,准确合理地表征微尺度流动的三维流动特性,可为微流控器件设计和性能改善提供指导。目前,三维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是微尺度流动特性研究最有效的非接触实验方法之一。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成像技术,单相机一次曝光可同时记录光场位置和方向信息,有望克服
多主元合金突破了传统合金设计理念,并具有优异的力学及热电磁性能,已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目前已开发的多主元合金种类有限,相关理论缺乏,其中大多数多主元合金,特别是高熵合金,塑性加工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本文基于多主元合金热力学设计理论并结合第一性原理和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设计制备了面心立方CoNiFe基三主元中熵合金。系统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对其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腐蚀行为的影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由传统的“熟人”社会转向公共空间不断扩大的“陌生人”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与人之间不友善、不和谐现象也不断出现。人们呼唤友善道德价值,但传统友善观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亟需进行价值重构以建立新型友善关系。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将友善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范畴,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切回应,如
当今世界越来越朝着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多智能体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问题也因此成为了科研界的热议话题。网络环境错综复杂,常常存在着通信安全隐患,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络环境下多智能体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由于网络中节点难以获取整个网络的全局信息,我们将采用分布式控制的策略来处理多智能体系统的各种控制问题。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是工程控制领域极其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下自动化控制方向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