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引进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结合我国的文化特色和护士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调适和信效度检验,形成适合我国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的测评工具: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2.运用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对产后护士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和探讨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定干预性策略,为提高产后护士重返工作角色准备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引进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The Readiness for Return-To-Work Scale,RRTW),对量表进行顺译、回译、文化调适,通过条目-总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同质性检验,决断值(CR值)分析条目间区分度,信效度检验(内容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的方法,在150名产后护士中进行心理测量学验证,获得本研究的测评工具。2.采用方便抽样对四川省绵阳市15家三级医院的375名产后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再次验证信效度,结合统计描述、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1.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包括分量表1-未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1-13条目)、分量表2-已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14-23条目),项目分析各条目-总分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决断值检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81,I-CVI为0.88~1.00;未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1,重测信度为0.842;已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2,重测信度为0.802;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6个维度,未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的4个维度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17%;已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的2个维度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2.02%。2.未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各维度得分:3.14±1.01、3.39±0.98、3.52±1.17、4.01±1.29,其中行动准备-自我评估维度中条目8、行动准备-行动维度中条目9得分较低,分别为2.88±1.36,3.03±0.94;己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各维度得分:3.24±0.91、4.04±1.18,其中不确定维持维度中条目17、19得分较高,分别为4.51±0.69、4.35±0.88。未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人数分布:前意向阶段4人(2.53%),意向阶段37人(23.42%),行动准备-自我评估阶段50人(31.65%),行动准备-行动阶段67人(42.40%);已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人数分布:不确定维持阶段28人(12.96%),主动维持阶段188人(87.0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返岗产后护士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科室、不同职称、不同家庭支持的重返工作准备度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已返岗产后护士不同科室、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离岗时间长短、有无返岗培训及不同家庭支持的重返工作准备度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4.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科室、职称、家庭支持是影响未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的主要原因;科室、职称,有无返岗培训及家庭支持是影响已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的重要因素。结论:1.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作为自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适合中国文化背景下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的测评。2.未返岗产后护士的重返工作准备度处于较高水平,但返岗准备阶段存在心理压力较大,期望得到返岗帮助;已返岗产后护士工作维持积极性高,但存在工作-家庭冲突,期望得到特殊照顾。3.科室性质、职称、家庭支持是影响未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的主要因素。特殊科室的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较内、外科高,而其他科室较内、外科低;职称越高,重返工作准备度越高;家庭支持度越高,其重返工作准备度越高。4.科室性质、职称、有无返岗培训及家庭支持对已返岗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有重要影响。特殊科室的产后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较内、外科、其他科室护士低;职称越高,其重返工作准备度水平越高;进行返岗培训能提高其重返工作准备度水平;家庭支持度越高,其重返工作准备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