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口径火炮部分切口多孔长杆状药内弹道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l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能发射药及高装填密度装药技术是提高火炮初速的主要技术手段,部分切口多孔长杆状药既保持了传统多孔粒状药具有良好的增面性能又具有长杆状药点传火性能好、装填密度高的优点。对于火药较长的长径比过大的不合理切口火药,容易导致孔内外压力差过大引发火药胀裂;孔内火药气体速度大,内孔侵蚀燃烧现象将非常明显,进而影响火炮内弹道性能。为了得到合理的切口参数并分析太根发射药部分切口多孔长杆状药的内弹道性能,为该型装药设计在武器系统使用提供理论指导。具体内容如下:a)为了研究密闭爆发器中管状发射药内孔侵蚀燃烧及气体流动的特性,建立了考虑管内气相区域、管外的气相区域和固体火药区域的密闭爆发器内弹道模型。管内气相区域为二维轴对称的计算区域,火药壁面后退燃烧采用动网格方法进行处理,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比对,验证了该密闭爆发器内弹道模型与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不同火药长度、内径和装填密度等因素对内孔气体流速及侵蚀燃烧的影响。b)长管状药具有良好的点传火性能和高装填密度,为了研究长管状药侵蚀燃烧对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建立管状药内孔侵蚀燃烧的火炮内弹道模型。该模型包含管内气相区域、弹后的管外气相区域和固体火药区域,管内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火药燃烧进行描述。与密闭爆发器内弹道模型相比,由于弹丸运动,弹后的管外气相区域体积将增加。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管状药内孔侵蚀燃烧的火炮内弹道过程,得到了内孔的燃烧与流动过程及侵蚀影响对火药燃烧内弹道的影响关系,分析了不同装填密度下侵蚀燃烧的作用强度、端面气体速度及孔内外压力差等变化特点。c)建立了部分切口多孔长杆状药的三维内流场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由于部分切口多孔杆状药内孔通道结构复杂,燃烧过程中是密闭的连续过程,气体流动等参数无法进行实际测量,建立部分切口多孔杆状药三维内孔流动的模型,采用经典k-e湍流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求解内孔流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切口宽度、同向切口间距、异向切口间隙、内孔直径等切口因素对内孔流动特性的影响。d)研究了太根发射药气相化学反应过程。以硝化棉(NC)和硝化甘油(NG)为基本能量体系的简称为双基药,添加了硝化三乙二醇(TEGDN)的双基药为太根发射药。太根发射药具有感度低、热安定性好,毒性及挥发性低的优点。为了研究太根发射药燃烧过程,建立了气相化学反应的燃烧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通过与文献比较验证了该模型及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TEGDN含量的太根火药的燃烧性能,为该型火药的研究使用提供理论基础。e)建立中心点火管的粒状火药及部分切口多孔杆状药两相流内弹道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比较两种装药结构下的内弹道性能。部分切口多孔长杆状药两相流内弹道模型固相采用拉格朗日方程、气相采用欧拉方程描述,采用MacCormack有限差分方式对两相流模型进行求解。含有中心点火管的粒状火药采用拟流体模型,内弹道模型采用MacCormack有限差分方式对两相流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膛内点传火过程,压力波、火药速度及位移等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比较粒状火药及部分切口多孔长杆状药在膛内的燃烧及其运动过程,并与粒状药内弹道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装药设计的内弹道性能。
其他文献
Wf/Zr基非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穿甲工程材料,既有比钨合金更强的侵彻能力,又没有类似贫铀合金的放射性危害,成为穿甲弹研究领域的热门材料,而目前对于Wf/Zr基非晶复合材料杆弹侵彻机理及影响因素还没有系统性研究。为使Wf/Zr基非晶复合材料尽快在穿甲弹领域应用,文中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有限元仿真等方法,分别研究了Zr基非晶合金基体变形模式、增强相钨丝直径、杆弹长径比等因素影响下Wf/Zr基
超空泡射弹技术是兵器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将超空泡技术应用于水下高速航行体能够有效地减少航行体的运动阻力,拥有巨大的军事应用价值。在水下航行体高速运动过程中,其大部分表面被空泡包裹,与水接触的主要是头部空化器与尾翼。空化数等运动参数影响超空泡的形态与尺寸,空化器偏转角和尾翼偏转角等结构参数影响航行体在超空泡内的运动姿态。由于航行体尾部与空泡壁接触时会产生复杂的非线性滑行力,这种非线性滑行力的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Solid Rocket Ramjet,SRRJ)是一种先进的吸气式动力推进装置,具有比冲大、射程远、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等优势,适用于超音速巡航的各类炮弹和导弹系统。上世纪50年代新型高能复合推进剂的成功研制,为促进冲压发动机应用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固体燃料的比冲,综合考虑能量密度、易着火性、毒性和贮存量等多方面因素,镁、铝等金属颗粒被添加到复合推进剂的配方中。S
目前,水下枪炮的发射方式主要有全淹没式发射和密封式发射,但这两种发射方式均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其中全淹没式发射时,因身管内充满水,射击过程中阻力大、膛压超高,必须采用减装药等方式来保证发射安全性,因此获得的弹丸初速较低,毁伤威力不足;而水下密封式发射,由于其膛口水密封装置结构复杂,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水下连发射击环境。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低阻的水下发射新方法——水下枪炮气幕式发射。该发射方式可以
在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中,由于机载平台的特殊性,机载主动防御系统一直是研究较为欠缺的领域。但是随着大型空中平台在现代战争中面临的威胁日益严峻,研究设计一种小型机载主动防御系统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一款全新的武器系统,其发射过程的方案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某小型机载主动防御系统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对这一新型武器装备的气动外形和发射系统内弹道参数进行了方案设计,同时开发了两种新型智能优化
一方面,新型长杆弹芯结构及其材料参数的设计与优化是有效提高弹体侵彻性能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另一方面,随着新一代作战平台的出现,武器弹药的发射速度将提升至1800-3500m/s的范围,因此系统研究新型结构长杆弹芯从低速到超高速侵彻半无限厚金属靶时的毁伤机理、破坏模式和侵彻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同时,弹靶冲击侵彻过程涉及到穿甲力学、终点弹道学、高压物理学和断裂力学等学科内容,对其进行研究还具有重要
当前混凝土靶的抗侵彻性能研究以均质方法为主,从而无法反映组分对混凝土抗侵彻性能的影响,也无法表征混凝土中裂纹的分布。本文通过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方法从细观尺度(主要包括粗骨料、砂浆和裂纹)研究混凝土靶的抗侵彻性能,包括围压下不同组分混凝土的等效力学性能,混凝土组分对弹头侵蚀、弹体弯曲、弹道偏转、侵彻深度和靶板开坑的影响规律,以及靶板内部裂纹的分布及扩展规律。研究成果为抗侵彻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以及混
随着武器系统的小型化,火工品的微型化带来了电火工品输出能量下降、抗静电能力减弱的问题,从而导致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下降,研究兼顾火工品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新型换能元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碳材料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了以碳膜作为换能元的电火工品以及“桥-药”一体火工品,并对其点火性能和作用机理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从材料特性的角度提出了将高熔点碳材料作为换能元的设计思想,利用ANS
超声压电驱动器是一种基于压电材料逆压电效应的新概念机电能量转换装置,相比传统的电磁电机,具有设计灵活、结构紧凑、形式多样;响应迅速、断电自锁;低速、大力矩;电磁兼容性好等优点。超声驱动器的发展推动了相关领域的不断进步。而随着军事变革和战争形态的改变,战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引信系统逐渐朝着信息化、智能化、微小型化方向不断发展。引信技术具有很好的包容性,能够紧密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
作为飞行器控制的核心环节,姿态控制系统(Attitude control system)的性能直接决定了飞行器总体控制系统的精度。近几十年来,有关飞行器姿态控制的研究,持续在控制理论领域中保持着高关注度和高热度。随着飞行器工作环境的多变化、结构的小型化、执行任务要求的精准化,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对抗扰动性能的要求与日俱增。更高的抗扰动性能要求,不仅促使了非线性控制理论与姿态控制问题的结合,而且要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