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西汉今文经学流传至今的一部较完整之作,《韩诗外传》以其独特视角记录了当时人们对于《诗经》的理解,反映了汉初《诗经》的传播状况。《韩诗外传》是汉初经师讲解《诗经》的传授记录,其以儒家思想为基本立场,以微言大义的说解之法,对《诗经》中诗句的思想内涵进行了隐性诠释。在引诗证义的过程中,《韩诗外传》广采黄老道家、法家、杂家等诸子之说,因循损益、以传资政,从礼乐教化、道德伦理等方面阐发了儒家的仁义礼法之道,试图为汉代大一统王朝提供一套完备的治国方案。本文主要从经学特色与思想内涵两方面入手,对《韩诗外传》的说诗特色及其主儒学而“采杂说”的思想面貌进行系统、全面地把握。第一章主要就《韩诗外传》的编纂与著作性质进行分析。关于《韩诗外传》的著作性质,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韩诗外传》是否为解《诗》之作。《韩诗外传》虽依附于《诗经》,但并不侧重对《诗经》的注释与说解,而是以事与诗相互阐发的方式,赋予诗句与论述主体相关的内涵,使之与儒家义理相呼应。通过对今本《韩诗外传》思想面貌、经学特色及汉初今文经学的学术背景的分析可知,《韩诗外传》对《诗经》的说解虽不尽合于诗本义,但其用诗之作的著作性质,清晰可见。第二章从说诗特色入手,以相同诗句在《论语》、《孟子》、《荀子》及《韩诗外传》中的说解形式为分析重点,将《韩诗外传》的说诗特色同先秦诗学说诗之法加以对照辨析,考辨源流,总结《韩诗外传》以微言大义的说解之法,对《诗经》中诗句思想内涵进行隐性诠释的说诗特色,梳理《韩诗外传》在儒家诗学传授体系中的地位、价值,考察先秦诗学传统在两汉初期的发展面貌。第三章具体从《韩诗外传》对天人关系的阐释、对礼与法的统一、对君子人格的高扬、对黄老思想的杂糅四个方面,就《外传》立足儒家基本立场,对黄老道家、法家、杂家等诸子思想予以融合与改造的思想特色做一探究,试图对其在思想上由纯儒转向杂糅的思想特征作出总结。第四章对《韩诗外传》在汉代思想史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韩诗外传》的著作性质、说诗特色、思想内涵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期对《韩诗外传》主儒学而“采杂说”的思想特征作出总结,探索其与汉代儒家思想的关系及对汉代经学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