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引入家系(双生子)法,采用基因芯片等实验技术,探讨血瘀证遗传的家族性特征,尤其是涉及凝血、血流变基因的异常表达规律。方法①家系血瘀法:严格按王阶、陈可冀等编制的血瘀证记分标准和最新版的西医诊断标准,纳入一个典型的糖尿病血瘀证家系和20例非家族性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并对有无家族史背景的冠心病血瘀证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②双生子法:采用性状相似诊断法、血型和微卫星DNA等完成双生子卵型鉴定,并结合血瘀证记分标准。通过连续七次的动态观察,纳入一对典型血瘀证双生子。③基因芯片法:利用cDNA基因芯片技术以及基因功能分类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等方法,筛选血瘀证的凝血、血流异常表达基因,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结果①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家族史背景与无家族史背景的冠心病血瘀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有家族史背景的冠心病血瘀证治疗前后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无家族史背景的冠心病血瘀证治疗前后的积分有统计学差异。②动态消长:通过性状相似诊断、血型和微卫星DNA测试,大小双为单卵双生子。经过双生子血瘀证的动态观察,大小双病理性肿块的消长随血瘀证增减而同步变化。③凝血、血流异常基因:冠心病血瘀证两张芯片中的凝血、血流异常表达基因各有ACTA2、FN1、SPP1、LGALS2和/HBS2等17条;而糖尿病家系血瘀证的凝血、血流异常基因有TBXAS1、PLAT、RHOA等5条。④信号通路:经过KEGG信号通路分析,血瘀证的凝血、血流异常基因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为肌动蛋白调控通路和TGF-beta信号转导通路。讨论①冠心病血瘀证的积分、治疗疗效与家族史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遗传因素在冠心病血瘀证中有较大意义。②单卵双生子是较好的证候研究材料。本研究表明,以单卵双生子研究血瘀证,其好处在于:(1)病例的纳入优于随机选择。(2)以单卵双生子为材料能较好地分析病理性肿块与血瘀证的动态变化。③经FatiGO基因功能分类提示,以药测证和病证结合芯片中共同的凝血、血流异常基因的Ratio值均表现出差异,主要集中于细胞连接、细胞代谢和细胞粘附等生物学过程,提示细胞连接和细胞粘附是凝血、血流异常基因参与的关键生物学过程.④经信号转导通路分析,肌动蛋白的代谢和调控将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提示了上述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中医血瘀证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